上周的厨艺秀比往常来的要晚一些,且过程一波三折。原本定于周六中午,后因二哥三哥的线上课临时改动,只好延期。屋漏偏逢连夜雨,周六下午大哥又出了个小插曲(上篇文章所述),无奈继续后延,最终在周日晚得以展示。
体验是最好的教学
经过上周全荤的硬菜烹饪体验后,孩们有了经验。本周再准备食材时,学会了开个“碰头会”。期间,四人畅所欲言,各抒己见:A:全是肉,味觉不美,需要一道素菜。B:肉菜配冷饮,对身体不好,需要一碗粥。C:只有菜,缺主食,需要米饭、面条之类的。D:晚餐吃得少,可以少食多餐,加个夜宵。
人文关怀,加强情感链接
四兄妹一拍即合,经验老道的“看视频~列清单~清点食材~敲定菜单~超市购物”,一气呵成!到底是驾轻就熟,也有了一定的经验,娃儿们做起来如鱼得水。只是诸如葱花切丝、黄瓜切丝之类的精细工作非一日之功,考虑到安全问题,我主动代劳(因为介入迟了一步,黄瓜已被娃截成小段,本想另洗一根,忽然想到要保护孩的情绪价值,果断变废为宝);刚炒过菜的油锅温度太高,怕烫着孩,老公上场,这也算是全家总动员吧。毕竟情感链接还是要有的,后勤保障也必不可少。
父母的兜底,是孩子最大的勇气
熟能生巧,这次速度明显提高。很快,四道美食上了桌。你还别说,味道还真不错!美中不足的是,四妹的青菜有点小糊,妞有点羞怯“姑姑,糊了” “没关系,糊了胡吃,咱品的是味道,吃的是心情,至于卖相吗,好赖都一样进肚” 赶紧接住闺女的话。“噗呲”一声,妞被我逗笑了,勇气瞬间飙升,大胆“炒”了起来。一如二哥初次的担心“大姨,我要是搞砸咋办?” “搞砸算了,能吃就吃,不能吃重做,不想重做大姨做,再不行咱叫外卖”。结果,孩耐心细致地做了一道美味的糖醋里脊,自信心爆棚。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教育最难的事,就是把一件你很拿手的事交给孩子去做,然后眼睁睁地看着他把事情搞砸,而一言不发。不光是这件事,也不只是因为面对的是“别人”家的孩子,从小到大,对儿子只要不是学习,我都能很轻松做到。可为什么唯独对学习这件事如此挑剔,那么惧怕失败呢?这不禁引发我的深思。
从老公发起“厨艺秀”这个活动中,我从孩们身上学到了很多。学到了他们敢于尝试,勇于创新,不断突破的精神;学到了他们会爱自己、及时行乐的旷达;学会了他们与时俱进,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轻心态。同时,也悟到了很多。
幸福的意义,在于过程的享受
失败并未带来伤害,尽管每次都会有点小瑕疵,但不影响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好心情,更重要的是从中获益,利大于弊;虽然每次事毕,都像是被鬼子进村扫荡过一样,但比起自己的费时费力,全家人心距的拉近,彼此的切身体会,身受后的感同......。这一切,都是那么弥足珍贵。学习这件事,又何尝不是呢?
别急着往终点跑,等一等灵魂
很多时候,我们害怕的不是别的,而是自己内心凭空生出的恐惧。其实,我们最该在意的是:自己如何和自己相处,自己如何去接纳自己。
江湖路远,山高水长,怕什么来不及,慌什么到不了。要能跟随自己的心,有歇足停顿的底气,也有一往无前的勇气。尊重教育,也要懂得适可而止。
慢就是快,少就是多,懂得给人生留白,自得其乐。无用之用,方为大用,不做无用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27830776/e8e6ea7a6bbce86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