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一词与我来说,有些陌生了,父亲离开我太久了,已经像上个世纪的事了。
父亲去世的这十几年中,我从未也再没有唤过谁父亲,就算继父,我也是唤叔叔。
父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最直接的印象就是暴躁,易怒。这样的后果就是靠近他的人都要时时刻刻承受他的雷霆之怒,但是他不家暴。
小时候,从来没有想过未来的人生该怎么样?只是沿着父母既定的足迹亦步亦趋地前行。每一步都带着不情愿,时常在学习中耍性子,成绩忽高忽低,弄得自己在家里的地位也是忽高忽低。成绩高时,爸爸喜笑颜开,成绩低时,跌入泥潭,竹编炒肉,甚至为了让我长记性,罚我跪在家门口的马路上,供来往行人嘲笑。那段时间,我是有怨过父亲,教育方法的缺失,最直接的代价就是牺牲我的尊严,父亲往往会在看到我成绩提高时,将他的育儿方法作为成功的典型拿出来跟有孩子的人分享。
不管怎么说,我拼着没有尊严的脸面,艰难地完成了学业,一路磕磕绊绊,考上了一个大学。
从前,在挨揍与谩骂中,我一度怀疑自己非亲生,父亲很少表扬我,更多的是在我取得一小点进步时适时刺激我,让我好好干,否则下场就很“惨”。
除了与我的“爱恨情仇”之外,他与母亲也是一路吵过来。
用母亲自己的话说,她是她哥的“牺牲品”,是交换的“礼物”。
外婆家真的是一穷二白的“清白”人家,穷到一家三个子女没钱上,只能蹭课,采用拖延战术,换的多一天的上学时间,母亲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
通常这样的人家,娶媳妇是没有指望的,因为给不起彩礼。为了老大能娶到媳妇,外婆与奶奶家来了一次别开生面的世纪大结亲-换亲。
这场换亲中,其他三人都是受益者,只有母亲承受了所有的不公,大舅与大姑年纪相当,爸爸娶母亲时三十三岁,母亲才十七岁。母亲纵使有一万个不情愿,也学不来古偶剧里女主的飒利性格,做不出逃婚这种事。
于是,一年后我出生了。
父亲年岁虽大,但很看重中年娶的少妻,从前愿意出门打工,结婚后也不去了,就在家种地,学其他手艺糊口,其实我有时想想,可能不是母亲说的这个原因,而是他三十多岁才成婚,有了自己的家庭,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孤寂的心灵有了牵绊,不愿意忍受分离。
在家种地往往挣不到很多钱,于是,他们隔三差五为柴米油盐吵架。直到父亲死,母亲还在埋怨没有积蓄,孤儿寡母如何生存。
话又说回来,父母亲的感情其实就是我们大多数平凡人的人生,有甜有苦有辣,谈不上有多差。
父亲是个内敛的人,从未对我和母亲说过一个爱字。我一直感受不到来自父爱的力量。直到我考取大学,收到录取通知书时,父亲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拿着录取通知书到处宣扬,让左邻右舍一起感受他的喜悦。
他说,姑娘,你能考取大学很不错,虽然你可能自己不满意考的学校,可是我很高兴,姑娘,你放心,这个宴席我一定好好大办,让你高高兴兴去上学。你比男孩子还棒。
那一刻,我的内心是激动的,学了这么多年,仿佛就是为了这一句话。
那之后,父亲更加努力干着他的营生,拼命赚钱,直到累垮了身体,接受了死神的邀请,父亲带着很多遗憾离开了人世,那一次的离别,带给我和母亲好久的伤痛,我一直都以为是梦。
父亲这一生是苦中打滚,从来都没有接受到来自父母的爱,爷爷奶奶那处,他是老二,对于拥有五个孩子的他们来说,父亲只是他们的儿子,没有其他。
与母亲成婚,也是整天吵架,母亲年轻时也不懂怎么爱人,或者说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屈从于外婆的安排,得过且过。
与我,当我懂得爱他时,他已不在。
愿父亲在天堂安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