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开花月正圆》终于迎来了大结局,万众爱戴的暖男吴聘下线后,观众一时之间无法接受,在周莹哭丧的那段情节中欲罢不能,感同身受。随后,围绕在女主角周莹身边的几个重要男子也一一登场,沈星移用一生的保护帮扶着周莹、赵白石用隐忍的爱慕默默地为周莹付出,而周莹也从一个江湖卖艺女子成长为陕西秦商一代女商人。
在几大主角的一生成长中,我们也能够清晰地看到他们因为性格、出身、背景的不同而表现出的言谈举止、做事风格,抛开同样都爱着女主角周莹,其实从他们身上所折射出来的不同的家庭教育才是造就他们一生命运和未来的最大印记。
都说性格决定命运,其实性格的养成和从小的家庭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如剧中的周莹,是一个“屌丝”出身,跟随父亲走南闯北街头卖艺,放养式的单亲家庭长大的孩子;吴聘是专制集权家庭出身,受过良好教育的“富二代”;沈星移则是典型的小康二胎家庭孩子,活在优秀哥哥的阴影里。
这样的三种家庭教育,必然造就不同人物的命运转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孩子的人生拼的其实就是家庭教育。
即使是同样出生的孩子,如果在不同的家庭环境和教育中成长与长大,也会发生截然不同的命运和结果。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尤其表现的更加明显。
诚然一个家庭拥有自闭症孩子,是一种不幸,但是纵使面对同样的一个孩子,内心深处接纳和爱护,并且致力于让自己变成康复专家然后再每时每刻、言传身教地教导孩子的父母,和一个只会抱怨沮丧、时时刻刻充满绝望而总想放弃的父母来说,培养出的孩子决然是不同的,其未来也是大不一样的。
正如今年考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自闭症教育专业的来自西安的小范同学,3岁多诊断为自闭症,4岁时曾去过半年机构,从小学到高中一直在上学,无陪读。中考时进入一所普通高中。高考时,名列班里第三名,今天陕西省分数线出来后。小范同学考了478分,超出陕西一本分数线29分。
小范同学的成功,和范爸爸十余年在家庭教育中付出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范爸爸早年在深圳工作,为了自闭症孩子,放弃深圳工作和转让了深圳的房子,2002年回到西安,15年来一直在西安自闭症界探索中工作。
范爸爸在谈到陪伴小范同学成长的经验时说,有些强制刻板的训练方法其实是强压,灌输是靠记忆力记出来的,所以也并不适合所有孩子,因此,要释放孩子的主动性,在玩中学,学中悟,不限制孩子玩,让孩子放松。
就好比让一个自闭症孩子,你跟他玩和他和你玩是不一样的。他和你玩就会接受你,然后就可以在他的玩法中有一点点变化,他就会跟你学,慢慢就会学会。
同时,范爸爸看的很开,从孩子上学就没有像其他有能力进入普校的自闭儿父母一样去陪读,他说陪读其实是害了孩子,孩子都有一个适应的过程,让孩子泡在环境中,家长、老师和学校创造一种轻松的环境,循序渐进,打好基础,才能让孩子主动表达和培养理解力,从简单到复杂到深刻是一点点做出来的,做透了就会做好。
在小范同学的融合教育中,范爸爸首先具备了很好的能力,不断的学习各种康复训练知识,不断的实践和总结,解决孩子的问题,不把老师和学生当成孩子的对立面。他常说,如果是家长对着干,家长没做好,就会造成孩子叛逆,所以说,一定要注重做事的过程,是带孩子做事的过程。
范爸爸一心一意为自己孩子而努力和付出,在他身上没有名利浮躁之气。在人生的战场上,范爸爸硬是把孩子的命捡回来了。
范爸爸强调,不要光听,关键要去做,把百分之一落实了就是百分之百,学了百分之百不去落实等于零。
也正是这份坚持和坚持中的学习,让小范同学成为为数不多的自闭症孩子中考入大学的典范。
正如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中的主角一样,一个不被拿来比较而是被父母看见的孩子,一个在规矩之外拥有内心自由的孩子,一个看过,听过,闻过,摸过,感受过鲜活的孩子,又何愁不是未来的大赢家!
剧中,沈星移、吴聘和周莹的成长环境有各自的美好,但又都各有遗憾,家庭教育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
仔细分析三位主角就会发现,论人生事业上的成功,一定也必须是周莹这样的孩子才会成为最后的大赢家。
沈星移,生活在哥哥阴影下,父母的爱尽管无私,但也是有“功利性”的,潜意识里总会有比较和偏爱。这就好比自闭症孩子父母的心态一样,他们总是会将自己的孩子的不完美和普通孩子的完美进行比较,然后又会和同样接受康复训练但是进步较快的自闭症孩子比较,于是在以己之短比他人之长中渐渐丧失自信,觉得有这样一个孩子就低人一等,抬不起头,而总是把孩子封闭起来。
于是,越是患有自闭症的孩子,越是被这样的父母封锁起来,不愿意让他们接触周围的人,不愿意融入社会,不知道该如何教他们学会生活认知。父母抱怨放弃,孩子更加封闭。
一个总被拿来跟正常孩子和其他进步较快的孩子比较的孩子,虽然他们不会说话、行为刻板、人际交往障碍,但是其实他们内心是能够感受到别人对他们的爱与恨、情与暖。所以他们也会相应地表现出两个极端的结果。
即使是正常的孩子,总是被拿来比较和贬低,他们也会走向两个极端:性格很敏感,爱焦虑、嫉妒,脾气暴躁,遇到挫折也比其他孩子更容易陷入困境;自尊心低下,自我价值感和认同感很低,会在心里认为自己不好,自己不行、自己不配得到爱,从而自暴自弃、自甘堕落。
蔡康永在《奇葩说》里说,爸爸妈妈对小孩来讲,最珍贵的是什么?是给他一个理想的环境,要他变成他自己,而不是变成我们要他变成的人。
那么,如何把自闭症孩子培养成一个拥有健康美好未来的有简单生活认知的孩子?
首先,要学会培养孩子的创新和尝试的勇气,就是尊重他们的个人意志。他们不需要事事都听父母的话,但是一定得认真听听自己的话。这样的孩子,未来才有无限可能。
有评论指出,懂事听话的吴聘因为性格太弱,所以注定他的一生被各种枷锁牢牢束缚,给他的教育太满,将他局限在一个框里无法超越。
所以说,给孩子的教育,永远不要“太满”。就像给自闭症孩子康复训练,什么样的方法和理念都想试试,什么样的治疗和训练都坚持不到三个月,急功近利而又浅尝辄止,反而会害了孩子,不仅错过最佳治疗时期,而且会加重他们的病情,贻害无穷。
其次,不懂得学习的父母要不得,但是什么康复训练方法都想学习的父母也不是一个好父母。
好的教育是父母根据孩子的病情和特殊情况,学会并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法,不被高大上的伪科学方法所忽悠,不把孩子的未来交给无法预测的机构而不闻不问,而应该是结合靠谱的康复机构,创造一个和谐的环境,在自然氛围中,一起努力学习,一起伴随孩子成长。
自闭症康复专家邹小兵也多次提到:治疗自闭症,父母训练才是最靠谱的方法。
自闭症的训练就像游戏里的冲关,每一关都需要长期的付出,而每突破一关,孩子的能力就上了一个台阶。
第一关:起点。孩子需要别人照顾一辈子。
第二关:自理。孩子可以生活自理,也就是大部分家长的心愿。但这里只是第二关,孩子还有更大的潜能。
第三关:劳动。孩子长大后可以完成简单的劳动。
第四关:半独立。孩子成人后,在一定的保护下,能独立地生活、学习和工作。
第五关:独立。这是最高级别。孩子长大后与常人一般,能独立地生活、学习和工作,并对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到达这个级别,从自立和融入社会的角度来看,孩子的自闭症可以认为已经治好了。冲关成功!
我们也要清楚一点,级别越高,能到达的孩子越少。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能做的其实很多。
邹小兵认为,家有自闭儿,首先需要接受训练的是家长,因为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保护者和老师。经过系统正规的培训,在专业机构的指导和配合下采取家庭训练为主、机构训练为辅的模式,可能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家庭训练既可以像机构训练那样,在特定的时间内对孩子进行结构化教育、应用行为分析或人际关系等训练,也可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教导。
家庭训练并不需要特别的条件,因为其训练内容并不复杂,一般家长都能应对。它只需要三个前提:家长的爱、时间和方法。
星爸星妈一定要多一份耐心和坚持。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给予幼儿充分的信任,让每个幼儿主动参与的这种自由状态下,孩子不但不会降低参与积极性,反而以更高的热情参与活动,更有效促进心理健康发展。”
作为自闭症孩子的父母,首先更应该无条件积极关注,接纳自己孩子的完美与不完美。做一个善于鼓励和表扬孩子的“好评师”,不吝啬自己的美言和夸奖用于孩子的进步。
陪伴自闭症孩子是不容易的,对父母的感情、心理、经济都是一种考验。在孩子的训练问题上,父母更要协调统一,互相配合、支持。毕竟,自闭症虽然是先天性疾病,但家庭教育和父母的爱可以改变很多事情。唯此,才能培养一个更好的孩子,看到更多的希望和未来。
(文 | 徐亨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