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贞观政要》-读书笔记21

《贞观政要》-读书笔记21

作者: 静静伴花开 | 来源:发表于2024-01-24 15:23 被阅读0次

    政体第二(8节)(以下正文、译文均摘抄自骈宇骞《贞观政要》)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人云:‘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焉用彼相?’君臣之义,得不尽忠匡救乎?朕尝读书,见桀杀关龙逄(pang2),汉诛晁错(chao2),未尝不废书叹息。公等但能正词直谏,裨益政教,终不以犯颜忤旨,妄有诛责。朕比来临朝断决,亦有乖于律令者,公等以为小事,遂不执言。凡大事皆起于小事,小事不论,大事又将不可救,社稷倾危,莫不由此。隋主残暴,身死匹夫之手,率土苍生,罕闻嗟痛。公等为朕思隋氏灭亡之事,朕为公等思龙逄、晁错之诛,君臣保全,岂不美哉!”

    译文:

    贞观六年(632),太宗对身边的大臣们说:“古人说:‘国家在危急时不去支持,社稷颠覆时又不能去扶助,那么要这样的人来干什么呢?’从君臣大义来讲,臣下能不竭尽忠心去匡正补救吗?我以前读书时,每读到夏桀杀死关龙逄、汉景帝杀死晁错处,没有一次不放下书本为他们叹息。你们只要能义正辞严、直言进谏,对政事有所裨益,我决不会以冒犯国君、违背旨意而滥施刑杀和责罚你们。我近来上朝决定国事,也有违背于国家律令的,你们却认为这是小事,而不直言诤谏。凡是大事都起源于小事,如果小事不加追究,发展成大事后就会不可挽救,国家的灭亡都是由此引起的。隋炀帝残暴无道,死在匹夫手里,天下百姓,很少有为他痛惜的。你们要为我多想一想隋朝亡国的教训,我为你们多想一想关龙逄、晁错被冤枉而杀的教训,能够做到君臣之间相互保全岂不是一件很美妙的事情吗?”

    注释:

    1、“危而不持”三句:

    语出《论语·季氏》篇。意谓国家在危急时不去支持,社稷颠覆时又不能去扶助,那么要这样的人干什么呢?颠,跌倒。相,帮助。

    2、关龙逢:

    陕县(今河南陕县)人,夏桀在位时任大夫。据《韩诗外传》记载,夏桀时,建造的酒池中可以运船;堆起的酒糟足有十里长,池中之酒可供三千人饮用。关龙逢向夏桀进谏说:古代的君王讲究仁义,爱民节财,因此国家久安长治。如今您如此挥霍财物,杀人无度,您若不改变,上天会降下灾祸,那时定会有不测的结果。他恳请夏桀改变这种情况。夏桀大怒,命人囚而杀之。

    3、晁错:

    西汉颖川(今河南禹州)人。年轻时学法家学说,汉文帝时为太子家令,有辩才,号称“智囊”。汉景帝时为内史,后升迁御史大夫。曾多次上书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削减诸侯封地、重农贵粟。前 154年,吴、楚等七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借口,发动叛乱。袁盎与晃错不合,趁机说七国发兵完全是晁错引起的,劝汉景帝说:“只要答应七国的要求,杀了晁错,免了诸侯起兵的罪,恢复他们原来的封地,他们就会撤兵回去。”汉景帝听信了这番话,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错杀了晃错。

    3、社稷:

    本指土地、五谷之神。这里指国家。社,古代指土地之神。稷,指五谷之神。由于古时的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社稷也就成了国家的象征,后来人们就用“社稷”来代指国家。

    PS;

    1、本节虽说是太宗鼓励群臣直言进谏的定心丸,但看了关龙逄和晁错的例子,想到了前几节的何曾,当年如何何曾向晋武帝进有廷诤,恐怕也免不了身死家败的下场。感叹家天下的帝王手中不设限的权力,感叹名臣良将除了凭实力也得靠运气,是生是死是名垂千古还是遗臭万年皆在于君主的一念之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贞观政要》-读书笔记2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wkp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