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们为何不能治“未病”,却要搞问题导向?

我们为何不能治“未病”,却要搞问题导向?

作者: 離塵真心 | 来源:发表于2019-02-14 23:05 被阅读10次

    问题导向一词,在2014年首次提出,后续又被多次提及。但是这是进步吗?我觉得,是,又不是。

    最理想的状况是“治未病”,就是看到了潜在的问题,并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比问题导向不知要强到哪里去了。所以我觉得,问题导向不好。

    但是在正斧考核观元的过程中,治未病是很难考核的。首先的困难就是考核者如何知道有没有“病”,也就是如何避免“谎称治未病,实际上却是没病且没治”的情况出现。其次,还有一种困难是考核者如何衡量未病有没有治好,即确实有未病,但是考核者很难知道有没有治好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这些未病的信息都掌握在谁的手里。认识源自实践,而关于未病的信息,是掌握在一线人员的手中的。比如,只有大夫才能第一时间知道以药养医政策才是导致看病贵的原因,只有银行信贷员才能第一时间知道什么直接导致了民企贷款难。

    下面的问题就是如何获得这些信息了。主要的障碍是一线人有没有渠道说愿不愿意说敢不敢说

    有没有渠道说,这个方面好理解。言路不通,投诉无门,考核者自然是得不到未病的信息的。

    愿不愿意说,主要由其回报形成的激励决定。一方面是物质上的回报,即经济收入;还有就是精神上的回报,如得到及时反馈后的尊严感、以后自己的工作更好开展的愉悦感。把未病讲出来,既没有经济收入,也没有得到大家的尊重,还没有得到考核者的正面反馈,那一线人就不愿意说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敢不敢说,主要由外界的压力决定。说出来会遭到打击报复,会被穿小鞋,会导致自己的经济利益、精神回报受损。比如上访,或者说别人做得不对得罪了别人,从而遭到白眼、歧视甚至辱骂。

    在领导受到考核者“治未病”的考核时,考核者想知道有没有未病、有没有治好未病,那就得直接去问一线人。现在的问题,一是领导主动堵住与考核者的沟通渠道,或者考核者没有提供沟通渠道,导致一线人没有渠道说;二是考核者不能给说实话的一线人以顺畅、反馈及时走心的沟通渠道,导致一线人不愿意说;三是领导可以胁迫一线人不说出实话、堵住一线人与考核者的沟通渠道,导致一线人不敢说。

    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即使解决了以上所有问题,但是考核者不能是一人独览所有考核工作,因而需要帮手。而帮手存在的自由裁量权,正是导致寻租腐败的根源,也是导致一线人的信息无法上达考核者的原因所在。

    这样,使考核者看到存在未病的方法,就是大病;使考核者看到治愈的方法就是大病消失。于是,问题导向成了解决一线人信息无法传达给考核者的有效手段。所以,问题导向,是不得已的次优解。

    作为一个有理想的人,不应该忘记理想状况,应该时不时地看看技术上有没有可能达到这理想状态。比如,以前将在外军命有所不受,原因是信息传递慢,贻误战机。但是如果皇帝有现在的无线通讯、VR、量子通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想必将在外,就得军命全都得受了吧?

    再回过头看看一线人信息传递的问题,利用现有的技术,有无可解之法。

    一是有没有渠道说。这个简单,微信、APP客户端什么的,顶多再加一个通讯加密技术防止被考核的领导来堵就行了。

    二是愿不愿意说。说了就给物质奖励,这不太好。以前的文字狱就是这么来的。那就剩下精神奖励了。主要还是因为一线人说了之后,石沉大海,杳无音讯,没有得到及时、走心的反馈。比如,我曾经用过正斧网站的找错功能。一是反馈不及时——没有邮件、微信、短信的提醒。二是反馈不走心,我曾反馈过办理公积金的手续时,需要提供网站上列明材料以外的材料。但是得到的回复是,网站上写得没错。而走心的回复是,请问是哪个网点索要了更多的材料,我们去核实。这下子,正斧的让群众少跑腿政策,就没有落实,而我也不想再去反馈什么问题,事办完就完了。

    三是敢不敢说。有些情况下,被考核的领导可以查到谁说了实情,从而实施打击报复。这时,加密技术可以完全解决。有些情况下,领导看到考核结果,就知道谁说了实情。这种问题,现在确实没有什么技术手段可以解决了。

    但是,人工智能这项技术,最终可以没有感情而一丝不苟地执行程序,从而根除未病的信息无法上达考核者这个问题。这个遥远的未来,正要告诉我的是,现实骨感这些问题,应当用各种“奇奇怪怪”的方法来解决,就好像掌握方程的人去看小学生用各种奇奇怪怪的方法解应用题一样(鸡兔同笼、牛吃草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们为何不能治“未病”,却要搞问题导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wku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