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再次拿起马歇尔·卢森堡的《非暴力沟通》(原本内心是有点不大愿意读的),阅读了第一二章的内容,感觉跟第一次读有很多的不一样。也许这就是刘老师常说的常读常新吧!
听到别人的批评或者说自己不好时,下意识地就会申辩、退缩或反击。在申辩、反驳的过程中,暴力语言频频出现,往往气急败坏,口不择言,恶语伤人,令人不耻。这样就会造成相互攻击,相互伤害,相互痛苦万分。
怎么让爱的语言回归生活呢?唯一的做法就是关注彼此的感受和需要,不去评判,不去比较,敢于承担责任,不去强人所难,这样不仅能发现内心的柔情,也能让爱的语言回归。我知道自己最缺乏的就是语言的改变,要学习好好说话。一定要时刻牢记非暴力沟通四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反观自我,最习惯的说话方式就是评价、指责。对他人评判、指责往往暗含了自己的需求、期待和价值感。多内观自己,看看自己需要什么,更多的给予自己以爱。爱满自溢,相信一个内心充满爱的人,她话语也一定是爱意满满的。别人的评价建议批评,要学会淡化消化,不要急于去否定自己、去内疚去屈服,告诉自己当下的自己已经尽力了,下次努力做好吧!不要去屈服,更不要去厌恶自己。要心怀感恩,感激他人的善意提醒,感激他们建议批评背后的爱意之心,学会心甘情愿的去接受建议批评、调整自己,让自己尽快的成长!毕竟问题是成长的契机!
关于“回避责任”,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潜意识总是在回避责任,怕失败,怕自己做不好做不到,干脆就不做了吧。这就是典型的逃避责任。就如参加教师联盟的读书会,一听到要写读书笔记、要分享感悟,我的心里就开始打退堂鼓,因为害怕,怕自己理解感悟能力差,怕自己语言表达不清楚没有逻辑,怕自己不敢跟陌生人交往……原来这一切都在让我明白,自己的潜意识里是很怕承担责任的。因为这些怕,我变得唯唯诺诺、胆怯逃避,习惯性的服从强者,而对孩子们却总是批评指责的多,总觉得这样就是管教他们,就是让他们变好,殊不知这样的做法适得其反!我与我的内心世界越来越背道而驰,我也越来越崩溃、悲催。
认识自己的不足,敢于面对自己的不足,真的很难,很不容易!今天对于自己这样的剖析,希望自己能坦然接受,慢慢改变,最后转身离开。为了更好的自己,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