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学段朗读教学的指导方法
1.指读——初入学学生朗读的“拐杖”
指读,顾名思义就是用手指指着文字读。朗读原本发生在口和眼之间,而指读则强调手、眼、口的配合。也就是说,朗读时不仅仅是口在随着眼睛动,而且要加上手指的配合,手指指着文字,眼睛看着手指指着文字,手指移动,目光也随着移动,朗读要在手指的辅助下进行。有了手指的辅助,当需要换行时,手指自然而然的移动,眼睛也自然而然的顺着手指寻找到了下一行开始的位置,准确地阅读下一行的文字,有效避免了漏行、串行或者重复阅读的情况出现。
2.范读当先,训练形式多样化
在朗读训练过程中,教师的要求一定要具体,指令性语言一定要明确。例如,让学生读两遍课文,就不能只简单的要求“把课文读两遍”,而是要具体明确:“朗读两遍课文,第一遍要指着读,读准字音。第二遍要看着读,读通句子。”要求学生读三遍课文,就不能只简单的要求“读三遍课文”,而是要说清:“大声读课文,第一遍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第二遍要一边读一边圈画出生字;第三遍同桌齐读,遇到读不懂的句子互相教一教”。
3.朗读课文要先做铺垫
低年级朗读整篇课文时,最容易出现两类问题,一是读破词、读破句,二是读长句子时不会停顿。
针对学生容易“读破词、读破句”的现象,教师可以在读课文之前,先让学生集中练习容易“读破”的词或者句子。
句中停顿是一年级朗读教学的另一难点。朗读课文之前。可先把课文中的长句子挑选出来,让学生进行重点练习。
4.选择恰当的读书方式,慎用“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
课堂上教师多采用自由读齐读,默读、分角色读等多种读书方式。例如对于篇幅较长的文章就适合默读,要求学生“动眼不动头,动手不动口”;语言优美的文章就适合朗读,要求学生在朗读中进一步感受语言的韵味;第一遍读文章时,适合自由读,学生可以自由的读读、圈圈、画画,解决阅读中遇到的不同问题;当学生读到不到位时,可以采用范读引导;如果学生有了精力分散的情况,可以采用齐读,烘托课堂气氛;文本的重点语句还可以让学生多次轮读;对话内容较多、情趣较浓的文章,还可以采取分角色朗读……
5.搭建展示平台,激发朗读兴趣
曹文轩先生曾说过:“究竟有什么办法让学生喜欢阅读?那就是通过朗读,让他们从声音世界过渡到文字世界”。
教师要通过多种渠道给学生创建朗读与环境,搭建朗读平台。例如,我们可以利用无所不在的网络,让学生把朗读课文的音频或者视频发送到班级微信群或者QQ群,这既是学生展示、分享的平台,也是老师点评和家长鼓励的平台,更是同伴之间互相学习、模仿的平台。有了这一平台,学生的朗读兴趣也会得到较大的激发。
感悟:低年级朗读,初读时要建立一个支架,帮助学生不读破词、破句;课文读三遍,遍遍有要求,不能泛泛而谈;不同的句段,不同的环境,要采用不同的朗读方式;给学生搭建朗读平台,激发朗读兴趣,培养语感。几年来我一直推行朗读打卡应该也是给学生搭建的平台。好习惯,需要坚持!今后还要继续开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