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各类的学校都在探索建设特色学校。怎样建设特色学校呢?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建设特色学校的有效途径,创新实践是建设特色学校的有效办法,坚持不懈是建设特色学校的基本经验。改革能解决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动力不足问题,开放能吸收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能源缺乏问题,坚持不断能解决建设特色学校过程中文化厚重感不够问题。创新是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有效方法,实践是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的有益探索。
工作中发现,有学校对办学特色建设认识不全面。听校长介绍经验,深入学校调查研究,常常听到校长们谈起办学特色时把单项成绩当做学校特色或特色学校。比如,学校体育特色,因为,体育比赛获得了集体奖。学校艺术特色,因为,艺术节比赛获得了集体奖,等等。总之,哪一方面获奖了就以偏概全地说成学校特色或特色学校。
这种说法是否正确呢?我感到对这个问题有必要进行一些对话和讨论,澄清模糊认识,有利于指导实践。假如校长说得正确,按照这样的思路工作就容易建设学校特色了。校长说的不正确,而又认为是正确的,按照这样的思路发展就容易出现偏差,甚至偏离正确的教育轨道。学校在某一方面获得了荣誉,既是阶段性的成果,又是某一方面强势的外在显现,还是长期努力所得来的。这是否能称是学校特色或特色学校?学校在追求办学特色方面经过一定的量的积累发生的质变,这样的集体荣誉的获得可以称其为学校特色,但就某一项的特色而言不能称其为特色学校。
办学特色应该分为两个层面,即学校特色和特色学校。这两者有共同点、区别和联系。最大共同之处在于,首先是“特”,这个特就是独特性和优异性。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下,收获了“特”,区别于其他学校,有利于本学校。其次是发挥本学校的资源优势。三是优秀办学成果有良好的社会影响和广泛的认可度。这两者区别在于,学校特色,是建设办学特色过程中某一方面形成的特色,或一个特色项目等可以称为学校特色。特色学校是学校整体办学思路和理念,是学校个性发展的追求。这种追求必须是一种整体创新办学行为。也可以说,没有创新,就没有特色学校可言,是学校改革开放的结果。特色学校建设必须是立足于学校长期、稳定的发展,对学生而言具有普遍性和全面性,而不是搞一阵子的教育活动。特色学校是学校文化长期沉淀的具有整体性,它的理念渗透于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校环境的每一个空间、每一个环节,它是学校多任办学者灵魂的具体体现。特色学校建设,其目的是提高办学效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特色和特色学校之间的联系在于,就一般规律而言,应该经历由小到大,由局部到整体的建设发展过程,做到由特色项目、学校特色,逐渐发展为特色学校。
学校追求办学特色,围绕办学特色组织实施,经过长期创新工作,实现特色学校的办学目标。这是作为校长应该具有的职业追求。办学要有特色,学校就要改革开放。办学有特色,才能实现正真意义的全面培养学生,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培养有个性的学生,培养有独立人格的学生。
什么是办学特色呢?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在理论界是不统一的。我比较倾向于武汉理工大学刘智远先生的观点:“办学特色是指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有别于其他学校的独特的办学风格、独特的办学理念,以及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校园文化等方面的特色。”这个定义给我们至少有四点启发:一是形成办学特色需要长期的实践、探索,扎实的工作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二是在于区别其他学校。各个学校都在进行同一项教育内容,按照统一模式管理,就很难称得上谁有特色,谁没有特色,但可以称得上谁做得好,谁做得不好。三是比较稳定的发展态势。办学要有自己的“风格”,就不能今天一样,明天又一样,“朝三暮四”是不能形成办学特色的。四是研究和探索形成自己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文化,不能坐享其成,要不断的研究,不断提高教师和领导的素质,不断改进工作,不断发展,推动学校工作逐步形成特色。我想还应该有一点,这就是说,凡是称得上学校特色或特色学校的都要有较高的社会认可度。社会和家长不认可的特色不能说是真正的特色。社会承认了,才是真正的学校特色或特色学校。
现在,我们再来探讨文章一开始提出的问题,把获得的集体荣誉当做特色学校的认识,就会清楚地看到其片面性的一面。某一方面取得了成绩并非一定是学校特色,更不是特色学校。从时间上看,缺少一定的过程,没有长期的实践探索,缺乏长期的积累,发展的优势没能形成较为稳定的态势。从对象上看,只是一部分学生,而不是全体的受教育者,是一种比赛型的训练模式,从这个角度看,获奖是带有偶然性的,而不是必然的。另外,还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学校之间没有区别,有的只是等级上的差别。没有区别就很难其称为特色。当然,有区别也不一定就称为特色。因为,区别不等于特色。只有长期坚持积累形成本学校自己的体育或艺术的经验,有了自己的优势,才能必然的取得比赛优异成绩。长期坚持训练,不是以比赛为目的,而是满足学生兴趣,做到强身健体,即使比赛不是获得第一名也可以称为特色项目或特色学校。
特色学校的形成需要由特色项目到学校特色,再从学校特色到特色学校这样的发展过程,它是成长、成熟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漫长的,也可以说,是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作,即使取得了被公认为是特色学校了,也还有新的发展目标。这就要求校长和老师在特色学校的建设过程中不能急功近利,要有“持久战”的思想准备。“持久战”不等于不着急,慢腾腾,推着干,而是要卓有成效地工作,在特色学校建设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健康品格,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
有人把中小办学特色建设简单化。把精力用在为学校特色起名字上,花了很大功夫起个响亮名字,然后,围绕所起的特色名字搞装饰和装修。有人把创建办学特色当做光环,不做特色的实际工作,甚至把强化应试教育作为学校特色,还有人刚刚走到校长的岗位,就将前任校长的办学特色规划进行调整,要干自己想干的那一套,等等,都是不利于办学特色建设的,有的做法甚至违背教育规律。为了形象工程搞特色,是一种“反教育”行为。
改革开放是建设特色学校的有效途径。我认为,特色学校建设源于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特色建设,就必须改革开放。改革,就是改革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改革传统的管理模式。改革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等。就是要改革一切不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需要的东西。开放,就是要求学校对外开放,打破封闭的办学,向社区开放,向家长开放,有条件的向国内外开放。开放还包括理论开放,经验开放。积极吸收有利于学校发展的中外先进教育理论,学习先进办学形式,教育方法等。以往学校间愿意横向比较,谁是第一,只有在统一模式下,严格规定的框架里,才能做到。于是,有人提出创“一流”学校,事事争第一。第一只有一个,其余都是失败者。容易扔掉一批非第一的学生。特色之间没法比谁是第一。特色学校建设,能够引导学校一心一意规范办学,办好自己本学校,不去横向比较,而去横向学习。通过特色学校建设,改变千校一面现状,调动校长和老师的积极性,满足多层面学生发展需要,多层面培养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现在,教育进入新时代。新时代新征程赋予新的使命,特色学校建设仍然需要改革开放。
办学特色建设,是个由学校特色发展为特色学校的长期、稳定的过程。在这个建设过程中,需要几任校长的精心经营,几代人付出创新劳动。
追求特色学校,应该成为校长的工作任务和目标。特色学校能够促使校长集中精力、潜心思考学校的长期发展规划,走出短期行为的思维窠臼。
追求特色学校,应该落实在实践中。想特色和干特色统一起来。光想不做永远也形成不了特色学校。想是前提,干是关键,发展是硬道理。
追求特色学校,是学校发展的迫切需要。学校要做到健康发展、特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改革、创新和实践特色学校就是推动学校稳定、快速发展的有效策略。
因此,建议学校在追求办学特色过程中做到,发挥优势去策划,科学大胆去探索,改革创新谋发展,与时俱进办特色。
发挥优势去策划。每一所学校无论规模大小,都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的弱势。建设特色学校必须定位在发挥优势上。让优势更优,强势更强,扬长补短,进而形成自己的办学风格。
办学特色,是一种办学思想和追求,用这种思想和追求去统一领导和教师的思想意识,统一全校教职员工、学生的行为,更重要的是用办学特色牵动学校整体工作的发展。牢固树立长期发展思想,制定长远规划,明确近期目标。
追求办学特色,并不意味其他工作可以忽视,甚至不做。将特色学校建设与学校常规工作分离,这是不正确的。特色学校建设要融入常规工作,常规工作应该注重特色学校建设。仅仅做特色学校建设方面工作,而忽视其他方面工作,是对创办特色学校的误解,也是办学所不允许的。
在策划的基础上,使优势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而不是压制优势,削弱优势,更不是有意识地包装优势。这种优势作用的发挥,是自然形成的,然后,再作用于实践工作,就会产生正面的积极影响。
科学大胆去探索。做什么事情都一样,必须讲究科学,离开了科学去做事情就是盲目行动。做教育工作更是如此,必须依据正确的教育理论,并且把这种理论应用于实践工作中,指导实践。做教育工作还要符合规律,违背了教育规律,就不是在做教育,而是在做反教育。反教育无疑是对教育对象进行摧残。依据科学的教育理论和遵循教育规律两者是一致的,是缺一不可的。在遵循规律的前提下,依据科学理论就容易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在工作中还能发现和提升教育理论。
不能因为提倡依据科学理论就缩手缩脚,什么事情也不敢做了,甚至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看一看书上怎么讲的。要真是那样的话,岂不成了照搬教条了吗?科学理论又如何能发展呢?
也不能因为提倡大胆探索就什么事情都敢去做,把法律政策、科学理论和教育规律抛到脑后,唯我独尊,自己说了算,做什么事都正确,这样就是从唯上唯书这个极端走上不讲科学和规律的另一个极端。大胆探索的前提是在教育法律法规的框架内,在科学的教育理论武装下进行的。
既要讲究科学,也要讲究规律,还得大胆探索。实践的过程,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探索的过程,是一个积累的过程。没有一定量的积累就没有学校文化,没有一定量的积累就没有办学特色。
改革创新谋发展。学校改革不要忘记传承。教育首先是传承。传承承担着两项任务。一项是传承传统。传承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科学知识。这是由教育的本质属性决定的。离开了传承,教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作为一所具体的学校,还担负着传承优良的传统,并不断使之发扬光大。讲传承,不是所有的都要传承。陈旧的、障碍教育发展的就不能传承。要批判的传承。
二项是改革创新。首先是改革。学校的改革是永恒的主题。要发展就必须改革。人、财、物的管理都需要改革。要根据政策改革,根据学校的实际改革。通过改革,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促进学校发展。其次是创新。对于学校创新应该是不变的追求。这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仅有传承是不够的,没有创新学校就不能发展。作为学校的校长,要在观念上创新,摆脱陈旧的教育意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适应教师和学生发展的需要,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没有创新的观念,就没有创新的行为。要在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创新,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育人为本,而不是假的育人为本。国家设置的课程要开齐上足,同时,还要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开发满足学生需要的新课程资源。在教育途径上创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课堂已经不是学生学习的唯一场所,教材已经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来源,考上大学已经不是学习的终极目标。这就需要学校不断开发新的教育空间、新的教育途径,用教育信息化牵动学校教育快速发展,从而适应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
与时俱进办特色。特色学校建设强调的是建设,不是守住特色学校。保守的思想要不得,建设的高地无止境。特色学校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具有强烈的时代感。不断将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融入学校管理、教师提高和对学生教育之中,这样才能有利于建设特色学校。否则,不但形成不了办学特色,还会被陈旧的想法束缚前进的步伐,给学校带来滞后影响。
时代在发展,经济、社会、科技都在发展,学校培养的人一定要有国家要求具有的核心素养,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适应社会发展。这就要求学校教育要不断地把社会发展过程中积极的进步的内容吸收到教育中来,使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同步。不是这样,学校培养的人就是时代的落伍者。
现在,有许多学校提出了考“重点”的目标,还有许多人认为办学规模越大越好,学生多,学校总量多,到处挖学苗、抢学苗。我认为这两种观点是办教育者走进了误区的表现。考“重点”多,不等于特色学校。特色学校,各有千秋,各有风格,各有自己学校办学理念,各有优势。没有比较不等于没有竞争。特色学校不等于不讲升学率。倡导办学特色就是要在各自发挥自己优势的前提下,在风格各异的格局中,推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特色学校建设与学校规模大小没有必然联系。那种认为学校规模大就好,规模小就不好的想法是不正确的。规模与效益不是成正比例关系的。规模与效益应该有一个科学的比例。办学特色是否能形成关键不在于学生的多少,而在于策划者和实施者。
把追求学校特色和特色学校作为建议提出来,目的在于引发更多的思考和探讨。上面所谈只是在理解和认识层面上交流,总之,我个人认为,追求办学特色至少有三点好处:一是有利于整合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而产生学校的强势效应。二是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改变教育选择学生为学生选择教育。三是学校能够在办学特色的牵动下,推动整体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二O一八年三月五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