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几节里,我们依次讲述了目标法则的前三个环节:怎么找到自己的明确首要目标,怎么打磨完善这个目标,以及用坚持不懈的行动去实现这个目标。今天,在最后这节里,我们再来聊聊这个环节的最后一部分:如果追求目标失败了该怎么办?
有时候,我们已经付出了极大的努力和坚持,但最后还是失败了。请注意,这个“失败”只是表面上的失败,拿破仑·希尔说过,唯一的、真正的失败是在你放弃的时候才出现的。只要你还没有放弃自己的目标,自己的理想,还有全部的职业道德,你就能够找到一条新的道路。
让我们来看看美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非同寻常的人物--埃德加·凯西的职业生涯。凯西自小天赋异禀,他只要在一本书上睡一会,就可以记住那本书上的所有内容。长大后,他能够通过睡眠解读病人,并给予他们最佳治疗方案,还能在睡眠中准确预言未来。这种非常人的能力,使凯西渐渐闻名于世,被后人誉为“替代医疗之父”。然而,在凯西的职业生涯中,有一段时间,他也曾经遭遇失败,受到外界带来的沉重打击。
凯西一直梦想通过自己在医疗健康领域多年的积累,更好地帮助别人。为此,他建立了一家疗养院,还有研究中心。但是在1931年的冬天,他的运营资金告罄,疗养院开业还不到两年,就被迫关门了。文件被运走,患者们不得不转移,凯西在空荡荡的医院里来回游荡,他开始觉得,自己一生的工作仿佛都是徒劳,他悲哀地对妻子说:“我失败了。”
医院关闭几个月后,凯西深陷在抑郁中,后来,他的大儿子林恩找到他,想帮助凯西重建梦想。林恩认为,这只是暂时的失败,应该转化成新的行动和持久的目标。他的父亲凯西过去过于依赖一两个大的捐赠人,才会在和他们出现矛盾时资金链断裂。以后,应该停止寻找大额的捐赠,由一个新成立的、财政独立的机构来为疗养院和研究中心提供支持。
通过和父亲的深入谈话,林恩提出了四条改变的原则:
第一,有时候出现问题,也许就是我们自身的问题。我们不要再期望别人来帮我们做什么,而是要像其他人一样为自己的目标而努力。看看我们的计划或者项目的规模大小合不合理?是否过度依赖他人的资源和认可?要学会自给自足,至少在早期阶段尽量自力更生。
第二,为自己的理想设定更高的愿景。要定期自查,确定我们是在为世界、为他人提供真正的利益。
第三,在资源、资金允许的情况下,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运作,稳定、耐心、坚持地前进。
第四,确保我们是在以最高的质量,最大的努力、以及正直的态度来完成工作。
通过这次自我审视,并做出相应的改变,凯西最终从失败中吸取教训,重新崛起。现在,他当初创立的那座医疗机构早已重获新生,功能也更加丰富,不但包括凯西成立的研究和启蒙协会,还有一所按摩学校,一个健康水疗中心,大西洋大学的教室和办公室,以及一家健康食品餐厅。
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失败的原因有很多,我们来看几个常见的:
有时候,失败可能是因为目标定得太低了。
什么?是不是有点颠覆你的认知?只听说目标定高了达不到,怎么还有目标定低了这一说呢?
没错,如果目标定得太低,也会阻碍我们的成功。
《目标法则》这本书的作者米奇,就有过目标定的太低导致不成功的经历。
那是2007年,他在写一些关于另类精神主题的文章。当时投的都是一些小杂志,但那些杂志不太重视他的作品。尽管米奇觉得自己的文章质量很高,应该得到更好的推广,可那些小杂志从不把他的作品放到杂志封面上宣传。
米奇感到自己被困住了。一次,他跟朋友聊起了这个情况,朋友听完,简单而明确地告诉他:“你的作品卖得不好是因为你的目标定低了,你应该为更好的杂志写文章,去拓展更广的渠道和作品曝光度。”
于是,米奇开始尝试给《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这样的大杂志社投稿,果然不一样了,几年后,他从默默无闻到崭露头角,获得了之前想不到的成功。
所以,我们不要害怕为自己设定高目标,不要担心别人的评价或者嘲笑,要大胆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为站上更大的舞台而努力。
第二种失败的原因,不是出于自己,而是来自外因。比如,遭遇到不幸或者发生了悲剧,这些意外、疾病和不可预测的事情,也会让我们之前的计划戛然而止。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呢?
2003年,有一位叫做克里斯托弗·里夫的人,被《心理科学》杂志评为“年度精神英雄”,还得到了医学界的最高公共服务荣誉——拉斯克奖。里夫原来是一名演员,1995年的时候,他骑马出了意外,四肢瘫痪,职业生涯宣告终结,但是,在后来的康复过程中,他的表现令所有人心生敬佩。
事故发生后,里夫坚信,如果能够鼓起勇气面对悲剧,那么一定能拥有更高尚的生活。他相信人自身的潜力能够超越外界的定义。为此,里夫开始了严格而专注的身体训练。当时,他的脊髓损伤程度是最严重的A级,在漫长而科学的康复训练后,2002年,他居然恢复了1/5的身体活动能力和近7成的身体感知能力,被神经学家称为奇迹。
在里夫的书《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里,他告诉大家,永远不要放弃。我们能做的比我们知道的多得多,只是有时候不敢朝那个方向冒险罢了。
第三种失败的原因比较普遍,那就是,我们的目标设定的不正确,需要改变或重新设计 。让我们再来看看《目标法则》这本书的作者米奇的亲身经历。
十几岁的时候,米奇的梦想是做一名演员,为此,他考上了长岛艺术高中。但是后来,他的父母离婚了,家里的经济状况变得很困难。米奇得自己养活自己了,他觉得当演员难以保证稳定的经济收入,于是放弃了演员梦,选择了另外一条职业道路,去做出版。
米奇一直以为自己的职业选择是对的,直到30多岁的时候,有一次,他和一个很有才华但是还在艰难奋斗的演员朋友聊天,米奇对朋友说,要是一个人在艺术领域到了一定年龄还没有什么突破,就应该放弃它,去追求更实际、收入更稳定的职业了。
没想到,那位演员朋友说:“作为一名演员,投身艺术本来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很有价值的生活方式。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是具有奉献精神的,他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决心在这个领域不断成长,不会因为自己的作品挣不到钱,不能带来名声和赞誉,就轻易放弃。”
朋友的话给米奇内心带来了很大的震撼,多年来,他一直为自己的务实感到骄傲,然而,朋友对于理想的思考,显然有着更深的逻辑。
人的明确首要目标可能未必会带来多少经济利益,但它不一定就是错的。为自己的使命和激情努力,绝不是失败。在构思自己的目标之前,如果我们能够想清楚,自己真正想从这个目标中得到什么,以后的道路才不会偏航。
好,到这里,美国作家米奇·霍洛维茨的《目标法则》这本书的精华内容,我们就全部讲完了。这本书首先帮助我们认识到,建立自己的明确首要目标的重要性。然后,一步步教给我们,怎么确定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有了雏形的目标是不是足够好,该怎么打磨,怎么充满智慧地坚持行动。最后,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如果遭遇失败或打击,我们要怎么厘清方向,继续前进。
1903年,一位名叫詹姆斯·艾伦的英国工人写了一本书,名字叫《做你想做的人》,这本书后来成为美国励志文学的奠基作品,影响遍布全世界。詹姆斯自童年起,生活就充满悲剧,青年时代,又被贫困和劳动压迫,但他从未忘记自己的梦想,利用业余时间发展自己的潜力,想法设法地努力,最终闯出了一条生路。在书中,詹姆斯总结了自己的人生信条,那就是:
“我们思考什么就会成为什么,而专注、受过教育、有目标的头脑,可以将我们提升到超乎寻常、无法预见的高度。”今天,把这句话送给你,亲爱的书友,让我们一起加油,成为最想要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