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越发达,人心越浮躁,也许这是针对像我这一类的群体,但我相信在现在这个碎片化时代,已经有大部分的人不会静下心去看一本书或写一篇文了。
有时候会莫名地怀念学生时代的作文,那时候见识少,文笔也很稚嫩,写的东西很多都靠想象,天马行空。那时注重辞藻要华丽,讲究修辞手法,什么排比啊,比喻啊,能用就用,都是加分点,说到底,这些都是老师们上课苦口婆心念叨的写作技巧,但无论如何,那时至少能保证每周一篇的产出。而如今这些我仿佛已经如数还给老师们了,是的,我已经好久没有认真地去写过一篇文章了。
现在写的东西也都很碎片,在以前这应该说是“随笔”,随手敲下键盘,发一下朋友圈,然后留下一大片空白供人想象,挺矫情的。如果要说内容高产量的地方我想非朋友圈莫属了,各种鸡汤喝得营养过剩,各种微商的营销实战,各种喜怒哀乐悲欢离合,一个个鲜活的案例,一部部人生大电影无时无刻都在上演。
有时候我会觉得自己的朋友圈跟大家的格格不入,第一我不是微商,我没有产品发布,也没有那么多励志名言案例去鼓励大家每天充满希望坚持到底,第二我的生活简单地不能再简单,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值得我昭告天下,当然有时为了刷一下存在感,发一些矫情的文字或发张自拍照出来“辟邪”这种事我在行。
朋友圈的内容产出量很大,先不说有多少是自己需要的,内容的真实性有多大有谁能告诉我,作为一个朋友圈用户来说其实我很厌恶那些“标题党”的,有时候抱着很大的希望点击去看,结果却是一些无聊透顶的内容,多失望啊。我记得有一位朋友跟我说过,他一看标题如果是那些负能量的,发布说哪些食品有问题,哪里出什么事的他都直接忽略掉。其实仔细看这些内容很多都没有经过求证,或者说很多都是被大多人附加了个人的主观想法后进行二次传播的,既然无法确定真实性,别说转发了,看都不想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偏好,而朋友圈作为一个内容传播力度很大的渠道所传递给大家的很多都是“强制性”的,哪怕你不喜欢看,我分享了,只要你没屏蔽拉黑我,那么你至少也能看到个标题吧。
朋友圈的内容除了一些自发的“说说”,其余的大都来自公众号的分享,说到公众号我就头大,由于工作原因我关注了300多个公众号,其实这对部分人来说没什么大惊小怪的,才300多个而已嘛~的确,有时在这300多个公众号里面也很难找到我想要的内容。问题之一就是同质化太严重了!5个公众号里面至少2个有一篇内容是一样的。既然如此,我为什么不取关一些呢,相似度太大的基本都被我干掉了,剩下这些留着的自然有他们的意义,除开工作关系,我本人喜欢的公众号也就十来个,而且这十来个是每天每篇都会去看的。也许是我喜欢的内容比较另类,所以我也比较少分享文章到朋友圈去,很多都是看完觉得不错就默默收藏,哪一天感觉哪个朋友也需要,我就会直接转发给大家。
从QQ空间到微信朋友圈、公众号,用户体验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多样化,各行各业的大咖不断涌现。不管是走传统的文艺路线,还是不走寻常路,如《致XX,我凭什么帮你…》只要能抓住用户的痛点,总有人点赞。那你自己的想法呢?你有想着写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吗?不考虑文笔,不考虑是否有人看,也不考虑是否合理,真真实实地写出你的想法,你试过吗?你原因坚持吗?
有人说,读书的好处就是在某一时刻发现原来早有人把你的想法你的经历表达出来了,有点找到知己的感觉。也有人说,写文章的感觉就像运动一样,想法在大脑里不断释放,淋漓尽致畅所欲言,完笔的一瞬间感觉心情豁然开朗。
碎片化的时代不是让人的生活、知识成片段、破碎,它更注重一种碎片的连接与分享,然后是进一步地创造提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