闺女开始学习古诗之后,我发现她课本中的古诗读音和我当年学到的并不相同。
比如“远上寒山石径斜”中的斜字,我们当年读作“xiá”,而现在读作标准音“xié”,还有“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的衰,我们当年读作“cuī”,另外还有“天似穹庐,笼盖四野”中的野,当年读作“yǎ”。
我明白这样的修改可能是担心初学的儿童混淆,所以统一了读音。一开始我并不赞同这种做法,因为这种读法明显破坏了诗的韵律,读起来缺少了美感。古诗是讲究押韵的,如果强行修改它们的读音,又怎么能体会出诗人的用词精妙呢?
然而最近对古音韵学有了一点粗浅的了解之后,我发现我的想法并不正确。首先古诗词肯定是押韵的,但是当时所压的韵脚可能未必和如今的读法相同。
中华民族经历了几千年的沧桑,所发生的变化不只表现在衣食住行,文字和语音上也发生了变化。就像字体由甲骨文金文变成了今天的楷体宋体一样,文字的读音也大致经历了上古中古和近古几个阶段的变化。这在最近微软推出的即时战略游戏《帝国时代4》中有所体现。
《帝国4》中的中国阵营的特色是朝代更替,随着基地的升级,时代会从唐代变为宋代然后又变成明代,不同的时代单位语音会发生变化。
微软在制作单位语音时经过了严谨的考证,使得这些语音都非常严谨,让我们了解到了中古汉语和现代普通话的不同。
比如说“我”,这个字在唐代并不读“wǒ”,而是读作“ŋá”。这个发音如今在同为汉藏语系的藏语中还保留着,此外客家话中也有类似的读音,之后这个音又演变成了如今陕西话中常用的“ŋé”,后来就变成了俺,又变成了“é”,最后与北方少数民族的语言融合才变成了普通话中的“wǒ”。
由此可见,唐诗当年的读音和今天是不一样的。就比如说“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这句诗,其中“斜”字的中古音大致是“jĭa”,而“家”字的中古音大致是“ka”,所以两者押韵;“回”字的中古音大致是“hwoj”,而“衰”字的中古读音大致是“tshwoj”,虽然可能不会读,但是可以看出他们的尾部发音都是相同的。
因此,所谓的“xiá”,“cuī”,“yǎ”并不是古诗真正的原本读音,很可能是近现代人为了押韵而强行制造的发音。如果为了发音强行更改字的读音,那么很多诗都需要修改。比如唐代诗人章碣有一首名作《焚书坑》:
竹帛烟销帝业虚,
关河空锁祖龙居。
坑灰未冷山东乱,
刘项原来不读书。
可以看到,始终的一二句压的是“ü”,那么如果按照押韵读的话,最后一句的“书”字就应该读作“xǖ”,这种读法既非古语也非今言,就只有在这首诗的特定语境中才能应用,显然是有些多余的。
所以我们不必为了唐诗中的字音而纠结。不过我觉得让孩子们了解诗词中的韵律美感还是很有必要的,或许才选取教材的时候,可以考虑避开这种现代音不太押韵的诗,等到他们有了一定的汉语基础后,再去体会这种今古的差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