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论语·子罕篇第九》-5 读书笔记

《论语·子罕篇第九》-5 读书笔记

作者: 拆书猫 | 来源:发表于2023-04-10 20:52 被阅读0次

原文:

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

孔子一行人周游列国,路过匡地的时候,孔子被误认为是对匡地人施暴的乱臣阳虎,因为两个人长得非常像,所以把孔子囚禁了起来。孔子的学生们都很着急,孔子说:文王远去了,他的文化礼制不都在我这里吗?如果上天要让这文化断绝,那“后死者”——就是“我”。这里是孔子自称——就不可能继承到这文化。如果上天要让这文化延续下去,匡人又能把我怎样呢?

这是孔子强大的自信心,来自他以周文化继承人的身份自居,有着坚定的目标和信仰以及使命感。这件事同时也表明了孔子的人生态度——乐天知命。

乐天,是一种积 极的生活态度,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知命,是清晰的自我认知,不强求,有一种顺其自然味道。其实,乐天知命说起来简单,当真是很难做到的。

就比如我们身边总能看到或听到这样的事例,一个人如何如何的不服输、不认输,屡战屡败,却屡败屡战,多么地励志啊!但真正成功的人并没有几个,就连那些成功的企业家都在说:成功只是偶然,失败才是常态。他们的成功是无法被复制的,因为今非昔比,人际关系、社会环境,一切的一切都在发生着巨变。

但就是有那么一些人固执地坚持着,不认输,不服输。这难道不是一种赌徒思维么?那些沉迷赌博的人都是这样,最后把拥有的一切都搭进去了。这难道是“知命”么?不,他们不知。

人不能光靠鸡汤活着,有时候认清现实、认清自我,那么,放手也是一种解脱。更多的时候,放手也会带来其它机会,人生不是只有一条路,而是有千万种可能。可是,当你沉溺于一个达不成的目标中时,这个目标以外的机会,你都看不到。

现今,我们真正要学习的是孔子的“乐天”精神,要知命,先乐天。也就是说,要先培养起积 极的人生态度,如此,在面对残酷的现实、冷漠的人情世故时,才不会自暴自弃。我们会从失利中看到机会与失望。

正如《终身成长》书中传达的观点一样:我们只有暂时的失败,而且失败正是我们学习成长最好的契机。改掉错误的思维习惯,避免错误的循环往复,就是很大的突破。

当一个人的态度积 极了,才会真的认识到自己的局限性,才会努力的学习提升自己。或许,另一个机会就在下一个街角拐弯处期待与你相遇。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子罕篇第九》-5 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wuw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