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夫子说的都是君子的行为,映射到现实社会就是高标准。
从为人师的角度来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而不倦,在古代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天地君师亲,老师是排序在父母亲情之前。可见在古代甚至近代老师,在社会和学生面前地位是崇高的。
解放后教师一度被称为园丁、蜡烛,赞美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全心全意传道受业解惑,得到高度认可。即使教师一度被打为臭老九,饱经风雨,但教师还是自诩为人师表,谆谆善诱的多。
当社会商业化后,教育变成产业,这就变成高标准了。现在很多教师就把这个工作纯职业化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我履行了课堂授业的职责,其他就不要展开了,和我无关。要好好教育一个学生,有父母有课外辅导,老师?只是其中一个环节而已。
漫漫几十载,教育观念从千年前的“何于有我哉”到如今的“于我有何哉”,只能感叹斗转星移,变化太快!
【原文】
7•2 子曰:“默而识(1)之,学而不厌,诲(2)人不倦,何有于我哉(3)?”
【注释】
(1)识:音zhì,记住的意思。
(2)诲:教诲。
(3)何有于我哉:对我有什么难呢?
【译文】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评析】
这一章紧接前一章的内容,继续谈论治学的方法问题。前面说他本人“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此章则说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反映了孔子教育方法的一个侧面。这对中国教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在今天,我们仍在宣传他的这一教育学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