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明镜小书生
今天看见了一篇写在其他平台上的文章。内容讲述三个女人一台戏的事情。记录内容是平凡真实生活里会经常发生的内容。这样的内容在我生活里也发生过,或见识过。我都习以为常,从来没有动过书写如此平常的生活琐事。
《三个女人一台戏》的作者就不同,文章分上中下集,内容是几个妇人带着小孩徒步旅行的事情,途中有过开心,有过矛盾,有过争吵,最后和好。
本来三个女人已经是大人,偏偏感觉像小孩子过家家般的感情,按理无论如何都不具备下笔的特点。
但作者观察入微,描述细腻,对话有趣,平凡人争吵,关系恶化,最后和好发生的一系列事情,在她笔下都能出趣味。读完文章欲罢不能,想知道下一集接着发生什么事情。
看完《三个女人一台戏》,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文笔好的人,大有人在。
写文,看书,我的活动范围多在简书上。看得多了,眼光不知不觉就以简书大多数作者写作标准,作为写作标准。
最近我感觉自己写作很厉害,千字文刷刷的一篇又一篇的完成,句子也算通顺,内容也有点言之有物。
更因为看多简书作者书写的内容,简书首页推荐上,多是简短精干,或写作初期的作者,文笔比我还稚嫩。于是,在这样的氛围包围下,自我感觉良好就出来了。
看来写作不能局限在一个格局里,需要打开格局,接受拜读更多写作优秀的作者或作家,才能不会坐井观天。
如何才能打开写作格局呢?需要细分写作领域。看我自己最想写哪方面的内容。
写作领域,基本分为以下几大类,小说、新媒体写作、哲理、书评影评和工作干货类。
细分好定位,才能更快更好的垂直生长。一棵树只有一直往上长,才知道自己适合怎样的高度。
我写了500多篇,52万字,写的内容是很散很泛,没有定位,没有细分,更不知道自己的高度去到哪里,多是想到什么写什么。
写作上的细节描述,更是严重缺乏。不是不想写,是没有用心观察生活,从生活细节获取材料,用于写作。很多时候,没有留意生活,直接写道理,写人生见解,看似高大上,与我还是存在隔膜,需要接地气。先过好接地气,在经验基础上去讲道理,才能具备靠谱。
我之前写的道理是不是一点用也没有呢?不是,最起码,对于我个人是有帮助,有开导,能汲取力量从内耗深渊站起来。
这过程中,一定是有细节,有心里变化,心里斗争,心里挣扎,还有外界给予的刺激。形成如今我这样的心态。这些都是写作素材,但在日志本里,从来没有出现这些描述,这样的记录。
说明写作上,我还是忽略掉了变化细节,不能很好反应事情发生的全过程。
道理要有,细节更要细描,才能还原这件事情本来面目,挖掘这件事情的力量与趣味。
细节写得好,证明这个人也是生活细节观察者,用心生活之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