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们讲到了陶渊明,是一个本性喜爱大自然的人。然后还讲到了陶渊明,要修齐治平,匡扶天下。那么这两个哪一个是真的陶渊明呢?
荣木
荣木,念将老也。日月推迁,已复九夏,总角闻道,白首无成。
采采荣木,结根于兹。
晨耀其华,夕已丧之。
人生若寄,憔悴有时。
静言孔念,中心怅而。
采采荣木,于兹托根。
繁华朝起,慨暮不存。
贞脆由人,祸福无门。
非道曷依?非善奚敦?
嗟予小子,禀兹固陋。
徂年既流,业不增旧。
志彼不舍,安此日富。
我之怀矣,怛焉内疚!
先师遗训,余岂之坠?
四十无闻,斯不足畏。
脂我名车,策我名骥。
千里虽遥,孰敢不至!
这首诗里面也讲到了君子儒和修齐治平,他这首诗前部分基本上都在讲时光流逝。到后边就开始讲到修身治国,努力追求了。市里边的“貞脆"这里边的"貞"代表着坚强,这里边的“脆"則就代表着脆弱了。还有这里边的"非道曷依"通常人看到这里面的"道"立马就会说,这肯定就是道家了。但并不是这里边的道代表的是儒家。然后后边抢了一段田园时光流逝。还有一句"先師遺训"这里边的先师,代表的就是孔子,儒家的经典代表人。然后后边,所有诗句基本上都是在讲一些,修身治国、匡扶天下。这首诗整体都是在講,修身治国,努力追求。
那么这就和前面有很大的冲突了,前面明明说陶渊明是喜欢田园的,喜欢大自然,可这里面又说到陶渊明,想要匡扶天下。这就有太大的冲突了,所以这就不禁的引来了一个问题,到底哪一个是真的陶渊明呢?是想要修齊治平的?还是想要归隐大自然的?这其实对于陶渊明本身也是一个非常纠结的事,对于现在的人来看的话,也是无法下定论的,只能说两个都是真的。因为喜爱大自然,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事,谁会不喜欢大自然呢?可能对于他来说,大自然只是他的一种性格,一种爱好,一种喜好。然而,修齐治平,才是他内心真正想干的事。因为他从小接受的教育是儒家的,毕竟他家以前也不差,所以家庭因素一定会给他带来很大的影响。
所以说以现在的资料来看,喜欢大自然,只是他一个爱好,是一个在他内心非常淺在的东西。然而,想要修齐治平,就是他一个内心真正,想要干的事情。以现在的资料,两个都是真的,但是想要修齊治平的话,是现在來看更真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