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读书笔记No.1《速求共眠》
作者:阎连科
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春节后读完的第一本共读书,也是第一次读阎连科老师的书。
很多很多年前,便听说阎老师的小说很不错,可惜我读书追剧从来慢半拍,热过很久我可能才反应过来读一读追一追。
一本书下来,被触动的点总是会有很多,但想要千字以内,长篇絮叨并不适合,只能简而言之,但事实上,越简洁反而越不知如何落笔。
今天想感叹一下,这书里,这世上,耳听眼见未必真,纪实与虚构,孰真孰假,谁能分得清?
一件事,不同视角,千人千面,各有各的说法,云里雾里,莫说隔岸观火,就算面对本尊,仿佛都一时一个说法,难辨真伪。
没有温情脉脉,没有刻骨铭心,二十多年前的回忆,也只是为了各自安好,有委曲求全的,有为求救赎的,都不想法律的利刃出鞘,只用俗世的人情判定标准将原本是百年丑闻的事,偃旗息鼓,息事宁人,一些人的一辈子,从此尘埃落定。
时代背景变化又变化,活着,总还是有三六九等各种活法。
农民工、高考落榜又连年继续高考的农民工的孩子、北大高材生、作家、导演、编剧……原本,有些人生轨迹,并不重合,甚至一辈子如参商,虽同为人类,却因层次阶级不同,并不可能有交汇处。
在作者非虚构到虚构的编写中,有些人,突然就相遇了,相互碰撞了。
作者写“自己”对于名利钱财深切的欲望,那是没有半分笔下留情,黑自己黑成这样,也真是够可以。
谁都可能成为“自己”前进的铺路石,真像?真实?真情?什么鬼?!统统靠边站。虽然打着纪实的幌子,虚构起来却毫不手软,只要冲击力够大,够特别,够扭曲,能爆红,能名利钱财样样丰收,那就再好不过,至于人性变得如何,无关紧要。
听起来蛮可怕是不是?
真实的名利场,或许更加让我们瞠目结舌。
如果有人导演了一场戏,眼见的耳听的,会是真实的吗?我们以为的真实,会不会也是人家刻意为之?
所谓的纪实,去了几分真,留下多少技术加工?到头来,真的多还是假的多,谁知道呢?
世道并不总是如意,人生会有种种挫折磨难,世事更是纷纷扰扰真假难分,做人经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总要面对,左右不了别人,做自己的主人还是可以的。分不清他人的真假,做真实的自己,我们还是可以自由决定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