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我来到校区,把几件工作安排好后,开始写关于校区的方案。
成立至今,短短几个月,无论是1对1还是班组课,都大有起色。1对1先后招生20多个,班组课也有好几个,发展真是不错。然而,有些问题迟早是要解决的。
老徐的事,要先解决。当初,我们三人创办这个机构,我、张老师和老徐。我负责校区运营,张老师负责引进名师,徐老师负责推送普通老师和学生资源过来。结果,在校区运营、名师引进这两块,很成功。我一人之力玩转了整个校区。七月份,毛利润接近4万。这个成绩,对于一个新校区来讲,非常可观。
然而,徐老师让人大失所望。我们有过口头约定,徐老师要发挥作用,推资源来新校区。几个月过去了,任何资源没有过来,没有老师,没有学生。三个月过去了,我苦苦支撑着校区。尤其是七月,最忙最累。
七月,教培旺季。每天早晨六点半过来,晚上六点半离开。打扫卫生,打印资料,服务老师,引导学生,接待家长,这些琐碎的事情,全是我一人在做。晚上,偶尔有下课晚的孩子,还会常常等到九点才能回家。
到了家,简单的洗漱后,躺在床上,此起彼伏呼噜声立刻响起,迅速进入了梦乡。第二天,又是6:30赶到校区,打扫卫生,打印资料......
老徐呢?几个月来,什么都没有干。只是忙自己的事,仿佛忘了这边似的。有时,会偶尔打电话给我,感觉情况不错,跑来请吃一顿饭。我不需要那顿饭,我需要生源,没有生源如何能做大,如何能做强。
我的想法,告诉了张老师。如果再没有生源过来,那么与徐老师的合作,毫无意义。
在人海茫茫的社会里,我们非亲非故,大家合作共事,只为集中各方能力,有更大的力量,赚些辛苦钱。如果总是这样滑头,分红的时候我们干事的人,又如何甘心呢。
张老师听了我的话,觉得有理。最后,我收到了他的短信,下午他去找徐老师,商量这事如何是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