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四十六篇 病能论 原文

第四十六篇 病能论 原文

作者: 我爷爷在此 | 来源:发表于2021-10-20 07:45 被阅读0次

黄帝问曰:人病胃脘痈者,诊当何如?岐伯对曰:诊此者当候胃脉,其脉当沉细,沉细者气逆,逆者人迎甚盛,甚盛则热,人迎者胃脉也,逆而盛,则热聚于胃口而不行,故胃脘为痈也。帝曰:善。人有卧而有所不安者何也?岐伯曰:脏有所伤及,精有所之寄,则安,故人不能悬其病也。帝曰:人之不得偃卧者何也?岐伯曰:肺者脏之盖也,肺气盛则脉大,脉大则不得偃卧,论在《奇恒阴阳》中。帝曰:有病厥者,诊右脉沉而紧,左脉浮而迟,不然,病主安在?岐伯曰:冬诊之,右脉固当沉紧,此应四时,左脉浮而迟,此逆四时,在左当主病在肾,颇关在肺,当腰痛也。帝曰:何以言之?岐伯曰:少阴脉贯肾络肺,今得肺脉,肾为之病,故肾为腰痛之病也。帝曰:善。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其真安在?岐伯曰:此同名异等者也。夫痈气之息者,宜以针开除去之,夫气盛血聚者,宜石而泻之,此所谓同病异治也。帝曰:有病怒狂者,此病安生?岐伯曰:生于阳也。帝曰:阳何以使人狂?岐伯曰:阳气者,因暴折而难决,故善怒也,病名曰阳厥。帝曰:何以知之?岐伯曰:阳明者常动,巨阳少阳不动,不动而动大疾,此其候也?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夺其食即已,夫食入于阴,长气于阳,故夺其食即已。使之服以生铁洛为饮,夫生铁洛者,下气疾也。帝曰:善。有病身热解惰,汗出如浴,恶风少气,此为何病?岐伯曰:病名曰酒风。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以泽泻、术各十分,麋衔五分,合以三指撮为后饭。所谓深之细者,其中手如针也,摩之切之,聚者坚也,博者大也。《上经》者,言气之通天也。《下经》者,言病之变化也。《金匮》者,决死生也。《揆度》者,切度之也。《奇恒》者,言奇病也。所谓奇者,使奇病不得以四时死也。恒者,得以四时死也。所谓揆者,方切求之也,言切求其脉理也。度者,得其病处,以四时度之也。

相关文章

  • 第四十六篇 病能论 原文

    黄帝问曰:人病胃脘痈者,诊当何如?岐伯对曰:诊此者当候胃脉,其脉当沉细,沉细者气逆,逆者人迎甚盛,甚盛则热,人迎者...

  • 《黄帝内经·病能论第四十六》

    《黄帝内经·病能论第四十六》 【原文】有病颈痈者,或石治之,或针灸治之,而皆已?其真安在?岐伯曰:此同名异等者也。...

  • 第四十六篇 病能论 译文

    黄帝问道,有人患了胃脘痈这种病,应当如何诊断呢? 岐伯回答说,诊断这个病,应当切诊胃脉,胃脉应当沉而细,沉而细表明...

  • 《黄帝内经·风论第四十二》

    《黄帝内经·风论第四十二》 【原文】故风者百病之长(zhang)也,至其变化乃为他病也,无常方,然致有风气也。 【...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二一)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中风与中寒

    《伤寒论》第190条辨:“阳明病,若能食,名中风;不能食,名中寒。” 【原文解释】阳明病,如果能食,称为中风;不能...

  • 《古文观止》读书笔记(九)

    此记第四十一至第四十六篇。前五篇均出自《国语》。 第四十一篇是《敬姜论劳逸》,一位勤俭的贵妇。鲁国大夫公父文伯看到...

  • 素问46 病能论篇

    【原文】黄帝问曰:人病胃脘痈者,诊当何如? 【翻译】黄帝问道:有患胃脘痈病的,应当如何诊断呢? 【原文】岐伯对曰:...

  • 《黄帝内经·奇病论第四十七》

    《黄帝内经·奇病论第四十七》 【原文】《刺法》曰:无损不足,益有余,以成其疹,然后调之。 【大意】《刺法》说:“正...

  • 第三十六篇 刺疟论 原文

    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熇熇暍暍然,热止汗出,难已,刺郄中出血。足少阳之疟,令人身体解㑊,寒...

  • 第五十六篇 皮部论 原文

    黄帝问曰:余闻皮有分部,脉有经纪,筋有结络,骨有度量,其所生病各异,别其分部,左右上下,阴阳所在,病之始终,愿闻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四十六篇 病能论 原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xjz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