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学
教育缺失下“叛逆少年”的成长谁来负责?

教育缺失下“叛逆少年”的成长谁来负责?

作者: 蜡笔小新有个妹妹 | 来源:发表于2015-05-04 23:23 被阅读3472次

          什么是“叛逆少年”?在老师眼里,“叛逆少年”就是成绩落后、调皮捣乱、打架斗殴、无法管教的孩子,在家长眼里,“叛逆少年”就是不爱读书、不务正业、上网成瘾、夜不归宿的孩子。他们让老师头疼,让家长无奈。许多这样的孩子在义务教育内就被学校劝退,还未成年就离开学校,不知道自己的未来该去哪里,也有很多因此而滑向犯罪的边缘。可是,这些“坏孩子”是真的无药可医吗?还是教师没有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式?这一点值得教育工作者反思。

          我们先来看看新闻中的几个叛逆少年都经历了什么。12岁的陈家爽在四年级时被学校拒绝,原因是经常和同学打架,爱搞恶作剧,老师“管不了”,所以家长不得不把他带回家,他只能在别的孩子上学时无所事事地闲逛,以捞鱼取乐;13岁的江凯强也因为打架被学校劝退,打工的母亲回到家发现他已经变成了一个“野孩子”,他用假身份证找了一个工厂打工,但因为太累没干多长时间就离开了,此时他想返回学校读书,但学校说“小孩子这么久没上学,学校不收”拒绝了;陈正鹏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他由爷爷奶奶看管,因为太顽皮被好几所学校拒绝,爷爷不停地寻找着可以接受他的学校。徐俊因为老师的一句“你给我滚到后面去”而变得又倔又硬,不仅在学校里调皮捣乱,还到外面惹是生非。

          通过这些例子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无学可上”的孩子有一些共同点,也就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个体发展的普遍性:从自身内部看,这些叛逆少年都喜欢恶作剧,常常打架斗殴,网瘾缠身,和老师对着干,脾气又倔又硬。从外部环境看,父母常年外出打工,他们缺乏家庭教育,学校又因为他们成绩差和叛逆行为而拒绝他们,即使出去打工也属于未成年的童工,可以说整个社会已经没有他们的“容身之所”了,这就造成了比较严重的“教育缺失”。

          那么叛逆少年是如何形成了这副“魔鬼面孔”?因为成绩差,老师把他们和好学生区别对待,座位安排在最后,只关心好学生而不顾他们的感受,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由于长期被老师忽略,为了寻找存在感,引起老师的注意,他们选择用捣乱和打架的方式为自己争取该有的关注,长期如此,老师对他们就形成了极坏的印象,给他们贴上“坏孩子”的标签,他们也就形成了习惯和自我认知——“我是个坏孩子”,变本加厉地捣乱和打架,有的还从网络游戏中寻找肯定和成就感。教师没有给予他们应有的关心,反而施加有意无意地嘲笑并孤立他们,这些孩子在这样冷漠的环境中成长,自然没有学会关心理解他人,没有学会如何正常地与人交往沟通。

          难道老师就不懂得孩子的心理吗?我想除了一些不合格的老师外,他们也有自己的苦衷。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主要是通过文化成绩评比和排名,以及各种教学成果竞赛,老师们在这样的压力下,没有时间和精力关注差生,而是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培养好学生上。其实教师评价体系出问题的背后,实质是学生评价体系的偏颇——应试教育理念下,成绩成为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只以分数论英雄的做法让一些成绩差的孩子陷入尴尬,甚至因为成绩差而被全面否定,出现上面提到的一些叛逆行为。

          那么如何教育这些令人头疼的叛逆少年呢?新闻中提到的“阳光学校”给出了答案。“阳光学校”是政府出资建立的特殊学校,专门接收有不良行为或难以管教的孩子。其办学理念是低难度诱导式,也就是文化知识低难度,主要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采用小班制教学,课程内容有军事训练、心理治疗、法律知识等,帮助孩子改正坏习惯,培养健全的人格和心理,让他们成为一个能适应社会的人。其实在我看来,“阳光学校”最可贵的是一种精神,即还给叛逆少年关爱和尊重。老师像家人一样陪伴他们,和他们一起生活一起聊天,即使他们犯错,也从不当众批评,尊重孩子的人格。从未有过如此体验的孩子,怎能不动容呢?最让我感动的有两件事,第一是徐俊因为不愿做事被赶出寝室,军事教官金玮和他谈心,耐心地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最后徐俊甚至到处找同学询问自己有什么缺点,他说:原来的学校谁会找你谈心啊!第二件事是陈正鹏故意在晚上拉电闸,赖蓉艳老师装作不知道,关切地询问他为什么上课低着头,陈正鹏反而对自己的错误感到愧疚。这两件事也说明叛逆少年不是没法教,而是教师的教育方式不对。

          其实叛逆少年是比其他孩子更需要被关心、被理解的群体,也是最缺乏自我认同和自尊自爱的群体,只要教师给予他们一点关心和尊重,他们就能回归到正常孩子的模样,就能更好地融入社会,也不至于被学校劝退后走上犯罪道路。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目的在于让每个人都成为身心健康的公民,理应面向全体学生,是一个不分三六九等的大舞台,但现实中的学校教育似乎把重心放在了培养精英上,教育成为一场淘汰制的比赛,落后的学生就被迅速抛弃,被归为“异类”,这就违背了教育的初衷。如何让教育真正做到“不抛弃,不放弃”,还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首先,整个社会要更正“只以成绩论英雄”的旧有观念,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以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为底线,不要为了成绩而牺牲孩子的心理健康。其次,学校应该完善教师评价体系,强调教育的全体性原则,平等接纳所有义务教育年龄内的学生。然后,教师要对叛逆学生有耐心,主动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用正确的方式引导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不和好学生区别对待,给他们应有的关心和尊重。最后,家长在孩子成长中不能缺席,要和学校紧密配合,共同呵护孩子的健康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缺失下“叛逆少年”的成长谁来负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xlif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