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A 环节
1. Q: 时常感觉不到工作的意义,很多时候只是为了赚钱活着而工作。也从来不会觉得在任何一家公司会待很久,同时也觉得在哪里待着都一样。
A: 主要原因是缺失归宿感,而我立即的归宿感最大的一块在原生家庭里就是来源于母亲,在原生家庭的自我发展里没有受到重视。如果此刻你还很年轻,那么需要停下里问自己这种状态是否要继续,因为如果不改变这种状态在未来的职业以及家庭关系里这种现象还是会续存。
2. Q: 不知道活着的意义。
A: 这种现象典型是属于三无人员, 心中无父亲,无母亲,无家庭。如果到这一阶段,那么需要寻求专业的心理治疗。
3. Q: 如何找到靠谱的心理师?
A: 分别从四点展开。 第一看感觉,我所理解的也就是常说的眼缘。第二去感受心理师是否能让你的自我觉察增加,同时是否也可以改变你的认知。第三去感受是否能在觉察中给你带来一些改变,比如是否有愿意想要加入一些改变的游戏。第四去看是否可以推动和跟进你后续生活以及情感的发展,尤其是一直推动你。
4. Q: 对于家长控制的太多,导致孩子后来沉迷游戏,想着是否要去接纳这种现象?
A: 真正的接纳不是放任不管任由孩子沉迷游戏。我们更应该做的是了解孩子是否在打什么游戏,在游戏里扮演什么角色。比如孩子在游戏里可以找到安全感和成就感,那么反问自己是否有给到孩子在游戏里需要的那些爱,陪伴,成就感…… 等。
课程内容 (父母的四种关系)
1. 父母亲密。 从三点可以体现,比如外出父母是否会牵手,拥抱。其二两个人都非常理解彼此,互敬互爱。其三日常生活也会送礼物来感谢对方。
2. 父母冲突。 从三点表现。第一点太过贫穷,父母都在在求生存阶段,或者是在父母的原生家庭有过求生存的阶段。第二点父母之间存在竞争模式,这种现象比较发生于夫妻均是同学走到一块的,因为同学的属性本身有竞争的关系,当成为夫妻后因而会有这种比较。第二种现在存在重男轻女的家庭,因此女性一方容易慕强,想要证实自己容易比较。第三点,父母自己在成长的路上受过创伤,比如战争,地震,这种冲突很多时候在爆发的时候自己都不知情,比如一些家暴,在家暴的时候自己是没发感知到。
3. 父母疏离。这种现象有一部分是性格始然,比如双方非常的相敬如宾,类似于内向型人格,吃完饭各回各的房间,但这种现象并不是对方不爱,只是对方以这种方式相处比较舒服。
4. 父母一般。最大的表现就是无所谓无所求,顺其自然。我理解的是对一切事情妥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