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送教下乡”活动中成长

“送教下乡”活动中成长

作者: 素心听月 | 来源:发表于2021-11-24 23:50 被阅读0次

    2021.11.24

    为促进城乡基础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深入探讨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促进教师互相交流和共同成长,11月24日,我和李宗辉老师同浚县初级中学的王贵保主任及五名送教老师一起到新镇镇一中开展送教下乡活动。 

    本次送教活动分为示范课和课后研讨交流两部分进行。第一个环节是五位实验初中学科老师(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历史)分别执教上示范课。

    我听了两节课,一节是实验中学李青秀老师执教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文言文《诫子书》、另一节是琚红敏老师执教七年级上册的课文《Do you have  a soccer》。

    这两节课都指向一个核心目标:育人功能。她们的课上的很精彩,别出新意,各有特色。李老师以读为主线,通过“读出味道”“读懂深情”“读明道理”三个主要环节,为我们展示了课堂教学的重要理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整节课,李老师以学法指导为抓手,在“读出味道”环节,通过示范朗读、学生自读、情境品读、全班齐读的方法,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比如,聚焦关键语句,一读再读,读准重音、停顿、带着语气、融入情感来阅读文章,激发了学生诵读的兴趣,同时学生也在读中体味出了诸葛亮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和殷切期望。

    在“读懂深情”环节,李老师教给学生利用注释翻译课文的方法,强调要摒弃抄袭资料书的不良习惯,并和学生一起完成了重点句子翻译。

    在“读明道理”环节,李老师用汉字溯源法,清晰阐述了“静”字的本意和延伸意思,学生明白了“静”字就是努力去除杂念,清心寡欲的意思。在此基础上,学生能够用文中句子分析“静”和修身养德,治学有为的关系。学生通过探究“成学成才”的条件,自己体会出“立志”“学习”“珍惜时间”等要素,学生由“习得”到“悟得”,人文素养在迁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这部分比较精彩的是李老师设置的关于说话的训练活动:请从文中选出一句话送给朋友或者自己说一说,你会选哪一句?理由是什么?很喜欢这个问题,学生很喜欢这样有价值的话题,所以,学生畅所欲言,说的自然动情。有支架,有训练,有成长。

    第二节是由实验中学琚红敏老师执教七年级上册的英语课《Do you have  a soccer》。琚老师通过课前富有青春活力的音乐导入课堂,既吸引学生学习兴趣,又切合主题自然而然地引入新课。一个“热身运动”的交流,让学生和老师的之间消除陌生,拉进距离。

    课堂上最精彩的环节是复述,学生活动的充分。语言的学习只是一种工具,最终的目的还是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琚老师趁热打铁,让学生们当堂复述,把整个学习到的复述的方法(比如聚焦)运用到日常写作中。学生们通过老师的点拨指引完成任务,当堂展示自我,这样不仅锻炼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给学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也是加深学生对文章理解融会贯通的好方法。

    琚老师个人素养极高,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强,善于营造润泽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实现了成长。真正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理念。

    五位非常优秀的教师展示了五节非常生动的示范课,别出新意,各有特色。五位老师们通过深入研读教材,明确教学内容,制定并紧跟学习目标,经历学习过程,让观课课的老师受益匪浅,收获良多。

    听完精彩有趣的课堂,大家齐聚一起进行评课研讨。新镇镇一中的一位副校长主持了此次“送教下乡的听评课”活动。在场听课教师进行了充分的互动交流与研讨,大家在思维的撞击中,互相学习、不断提升,在交流中达成共识。

    水尝无华,相撞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教师的成长不是独行,而是需要启发和推动,本次送教活动,实现了教育资源互补,推进了全县初中各学科教学在“八字育人理想课堂”背景下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构建,真正起到了示范的作用,让老师们收获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宝贵的教学方法,从而实现专业的共同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送教下乡”活动中成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xtat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