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蚂蚁的远方

巴金——《灯》节选:
这已经是许多年前的事了。我的生活中有过了好些大的变化。现在我站在廊上望山脚的灯光,那灯光跟好些年前的灯光不是同样的么?我看不出一点分别!为什么?我现在不是安安静静地站在自己楼房前面的廊上么?我并没有在雨中摸夜路。但是看见灯光,我却忽然感到安慰,得到鼓舞。难道是我的心在黑夜里徘徊,它被噩梦引入了迷阵,到这时才找到归路?
我对自己的这个疑问不能够给一个确定的回答。但是我知道我的心渐渐地安定了,呼吸也畅快了许多。我应该感谢这些我不知道姓名的人家的灯光。
他们点灯不是为我,在他们的梦寐中也不会出现我的影子。但是我的心仍然得到了益处。我爱这样的灯光。几盏灯甚或一盏灯的微光固然不能照彻黑暗,可是它也会给寒夜里一些不眠的人带来一点勇气,一点温暖。
孤寂的海上的灯塔挽救了许多船只的沉没,任何航行的船只都可以得到那灯光的指引。哈里希岛上的姐姐为着弟弟点在窗前的长夜孤灯,虽然不曾唤回那个航海远去的弟弟,可是不少捕鱼归来的邻人都得到了它的帮助。
再回溯到远古的年代去。古希腊女教士希洛点燃的火炬照亮了每夜泅过海峡来的利安得尔的眼睛。有一个夜晚暴风雨把火炬弄灭了,让那个勇敢的情人溺死在海里。但是熊熊的火光至今还隐约地亮在我们的眼前,似乎那火炬并没有跟着殉情的古美人永沉海底。
这些光都不是为我燃着的,可是连我也分到了它们的一点点恩泽——一点光,一点热。光驱散了我心灵里的黑暗,热促成它的发育。一个朋友说:“我们不是单靠吃米活着。”我自然也是如此。我的心常常在黑暗的海上飘浮,要不是得着灯光的指引,它有一天也会永沉海底。
我想起了另一位友人的故事:他怀着满心难治的伤痛和必死之心,投到江南的一条河里。到了水中,他听见一声叫喊(“救人啊!”),看见一点灯光,模糊中他还听见一阵喧闹,以后便失去知觉。醒过来时他发觉自己躺在一个陌生人的家中,桌上一盏油灯,眼前几张诚恳、亲切的脸。“这人间毕竟还有温暖。”他感激地想着,从此他改变了生活态度。“绝望”没有了,“悲观”消失了,他成了一个热爱生命的积极的人。这已经是二三十年前的事了。我最近还见到这位朋友。那一点灯光居然鼓舞一个出门求死的人多活了这许多年,而且使他到现在还活得健壮。我没有跟他重谈起灯光的话。但是我想,那一点微光一定还在他的心灵中摇晃。
在这人间,灯光是不会灭的——我想着,想着,不觉对着山那边微笑了。
以上是巴金先生的《灯》节选片段,《灯》创作于1942年2月,一个时局最为动荡和黑暗的岁月。巴金先生在文章里对于命运那种不屈服,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和期盼流淌于字里行间。那个时候,不管是什么灯,实际上当它亮起来的时候,都是那个让我们觉得不管怎么样都能够坚持下去的,都能感觉到生命美好的理由。
在《朗读者》里,我随着董卿对一位位不平凡的朗读者的采访,深情解读一篇篇精彩的文学片段,引起我内心震撼的不只是这一篇篇文学精髓,还有朗读者们那个个不平凡的经历。他们为国家为社会为其他人所作出的贡献,已经超越了一个普通人所能付出的极限,所以他们是不平凡的,一份他们自认为稀松平凡的工作所显露出伟大非凡的光芒和成就。
万物皆有隙,那是光照进来的方向。我喜欢所有正能量的、温暖的、鼓舞人心的东西。生命就是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生命无常让我们感悟到陪伴的重要性,也让我们知道活着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
这段时间发生的埃航空难和四川凉山消防员牺牲的事情,让我们更加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的本真。他们还没有来得及好好享受生命的美好就溘然长逝,这又是一种多大的遗憾。
那些为我们的岁月静好负重前行的人应该得到更多的尊重,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我们应该记住他们。
热爱生活的人,记得要保持自己的热情过好每一天。你拥有的平凡生活有时候正是别人无法企及的梦寐以求。
珍惜眼前人,珍惜当下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