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般处理负向情绪都会用到两种办法:
1.情绪转移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踢猫效应”
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其实,这是一种心理疾病的传染。
孩子相对于父母就是弱势群体,往往是父母负向情绪的受害者。
2.强行忍着
忍字头上一把刀,强行忍者看起来风平浪静,一旦爆发,孩子会觉得莫名其妙,无所适从。从而产生“父母不爱我”、“我一无是处”等等负面的想法。
应该如何正确处理负向情绪?
第一步,憋感觉察
自我觉察,这是一项很重要的情绪管理能力,及时察觉到自己的负向情绪。当我们发现自己“憋着火”的时候,立即进入第二步。
第二步,识别并接纳自己的情绪
无论什么样的情绪,都是需要我们接纳的。人生中有正向情绪就一定会有负向情绪,所有的情绪都应该被接纳。
第三步,完成“憋感释放”
尽量平静的说出自己的感受。
宝贝妈妈的耐心越来越小了哦,只剩下西瓜那么大了。
宝贝妈妈的耐心更小了哦,只剩下苹果那么大了。
宝贝妈妈的耐心马上要消失了,消失了就会生气,你想让妈妈生气吗?
一定要注意的是:
不要到实在憋不住了才释放自己的情感。
释放的时候要用比喻,对孩子来说,既直观又有趣。
一定不要把最后一句话说成“威胁”孩子的语气。这一点可以参考我以前的文章“55387”定律的应用。语气语调直接决定了你传达的信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