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之前看过武志红“如何养一个蠢孩子?管他,管他,管好他!”的文章很受触动,这篇文章实际上由网络的一条消息引发:
说的是云南大理有个学校的孩子在午休期间因为上厕所被学校处分的事,后来在教育局的要求下,学校撤销了处分,事情暂时得到了平复。武志红就此事表达出“越强制的管制,只能把孩子教得越来越蠢”的这样一个想法。这让我想到我自身的成长经历和我在我的孩子成长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反思并记录下来与家长们分享。
很多人说我性格内向,我自己也是认同的,比如说不爱与陌生人交往,待人接物总是谨小慎微,很少表达自己的想法,内心想法与外在表达总是有差异,所以比较羡慕那些内心想法有100%,却能表达出120%的人。有时候我也在想,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人的性格塑造是由多种原因的,但肯定不会是天生内向。关于表达,记忆中小时候我是特别爱说话的,家里来客人肯定会跟在客人后边有一搭没一搭的说上半天,但是突然有一天被父母在客人面前严厉的训斥了,“大人说话,小孩子插什么嘴”就是这样的训斥以后,我记得从此以后家里来客人再也不敢发声了,之后不管在哪,在我想说话时,总会有一个声音在告诉我不能乱讲话,造成这种情况其实有一部分原因是父母可能没有很好的表达出自己的本意,而当时的我又不能很好的去理解。
2
前几天上映了一部电影,片名叫《狗十三》,讲述了一个女孩从童年到成年残酷的变化过程中所发生的故事。主人公李玩是一个十二岁的初中生,因为母亲在她幼时离开,父亲再婚与继母生了个弟弟,李玩与年迈的爷爷奶奶同住。李玩的父亲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父亲,因为没有给李玩完整的家庭,心怀愧疚。他一边想办法满足女儿的愿望,一边又让女儿走他认为正确的路。父亲给女儿买了一只小狗,李玩从拒绝到接受,小狗成为她最好的精神陪伴。她将小狗取名为"爱因斯坦",但小狗在一次意外中走失,李玩为爱因斯坦走失的事情难过不止,因为找狗害了爷爷摔伤腿,奶奶因为找孙女也差点迷路,因为丢了狗,李玩去和朋友借酒浇愁, 当父亲见到带着满身酒味回家的女儿时,情绪彻底爆发,当着爷爷奶奶的面毒打了李玩一顿,为了安抚李玩,家人将另一只同品种的小狗代替爱因斯坦,别人都说就是爱因斯坦,只有她自己说不是,在全家人的压力之下,李玩沉默了、妥协了,但这只假的爱因斯坦,在家人的冷漠下,最终还是被送进收容所,饿死了。丢狗、找狗到妥协放弃接受假狗,李玩都被大人们说不懂事,没有人理解这只小狗在少女李玩心中的地位。
后来李玩在大街上又遇到了真的爱因斯坦,但是她不敢相认,害怕爱因斯坦扑上来,只能躲在角落里痛哭。影片的最后 ,李玩因为物理竞赛得了奖,父亲于是大摆宴席,请家人和生意伙伴一起吃饭庆祝。庆功宴上的不了解事实的人还特意为李玩点了一盘“红烧狗肉”,面对大人们的盛情邀请,李玩平静得咽下了一口狗肉,但眼神里却写满了绝望。这时候的李玩是大人们眼中懂事的孩子,这种“懂事”的背后其实是孩子的成长代价。
3
“没人注意到我们在什么时候忽然长大,一切就好像自然的发生了”。但那一天的到来其实很残酷的,我不知道你是曾经的李玩,还是现在李玩的家长,倘若还没有长大的李玩此刻就站在你的面前,我不知道,你是否会舍得让她再受曾经的委屈?倘若你就是那个没有长大的李玩,你是否想像她一样长大?
成长中可能我们都不知不觉的丢失了自己,不知道自己怎么长成今天的样子。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他饶有兴趣的跟你说一件事,你却没时间理他,等你想跟孩子沟通的时候,他已经什么都不想讲了。有没有发现他想学滑冰、游泳,你却非让他学好数理化。 因为家长始终认为孩子的感受和想法不重要,他们需要不断管制,才会往好的方向去走。被管教的太多,孩子逐渐失去了自我判断的能力、失去了感受世界的能力,孩子变得不自信,因为他从未被踏实的信任过,在压力和教条下变成了大人们想要的孩子。我想起孩子的同学在家长会上的发言:“谁知道我们将来会怎么样呢”,是啊,我们怎么会知道孩子们将来会怎么样呢?
当了家长后我也常常在不断反思,我是否是孩子需要的家长,我在孩子的成长路上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同时我也看到无数的家长为孩子的成长付出很多,但可能这并不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其实这世上根本就没有一个方法适合所有的孩子,可能我们在自认为方法正确的时候,都缺失了接受孩子,接受孩子的现在这一重要的基础。不知是谁说过这样的话“没有谁因为孩子身高比不上别人,而一天天打孩子,没有谁因为孩子跑不过刘翔,天天骂孩子,因为外表的差异看得见。”好多时候我们可能只是接受了孩子们这些外表看得见的差异,而那些每个孩子不同的情感、尊重、认同、差异等等却都视而不见,只在我们认可的范围内要求孩子、管孩子。
记下这些,只是越来越觉得当家长需要不断学习,我希望成为孩子需要的家长,对孩子,如果我轻言放弃,那么万一将来孩子的人生不如意,我也会内疚和后悔,因为在他最需要的时候我没有帮助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