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名儿

作者: 上善若水山西太原 | 来源:发表于2019-05-14 03:30 被阅读3次

     

     

    笔者乃一不折不扣的书呆子,除了比别人多读了几天书外——是不是同时也多识了几个字多了丁点儿所谓文化真不敢确认——嘛样也提不起。这咱自己清楚,周边人呢,从眼神和口吻里判断,大约也就是这般认知吧。

    于是从许多年前开始,就有人来求,给孩子取名。不,村里叫“立名”,很是郑重其事的,立德、立功、立名嘛。 那就苦思冥想给人家“立”名。咱一介穷措大能帮助到别人的,大概也就这点能耐。当时还在村儿里,乡人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对方拿到名字,一读,朗朗上口,字眼儿也新颖雅致,眼前一亮,乐呵呵便采用了,至多递一支烟过来算作酬谢。后来呢,求取名字的渐多,咱呢也也一一应承。可以说,在彼时的农村,只要不是借钱,啥时事都好办,一个小脸儿,一句入耳的话儿就能解决,大家伙儿谁都荷包里硬不起来呐。

    现在回头一看,粗略估计,至少取了几十个名字。这是采用了的,如果连上被弃用的,那少说也上百了。 后来大学毕业,教书至今。还是有人来求同样的事体,依旧不涉及费用什么的,毕竟都是同事或同院的呢。有的名字主人有特殊要求,比如必须嵌进家族里显示辈分的那个字,或者好些字必须避开,因为某长辈里已经出现了该字,等等。 行,没问题。 接下来自然是独自个儿一番绞尽脑汁,翻查字典什么的了。有点辛苦,不过,咱愿意。 全世界的文明史如果以三个字来概括的话,你说除了“我愿意”,还能是什么?

    近些年来情形有变,来求取名字的少了。是呀,大家伙儿的文化水平都有所提高,或者说,这是一个自以为是的年代。不就一个名字嘛,不就是找两个看上去顺眼的或者深奥的,感觉文雅或寄托了理想的......汉字不就行了嘛。于是就成就了网上关于名字扎堆的的段子:张紫涵的橡皮被李子涵不小心撞掉了,滚到了王梓涵的板凳下面,赵子寒弯腰帮助捡橡皮时,被刘子罕板凳上的钉子挂烂了新买的上衣,薛孜涵在用钥匙串敲钉子时砸到了手,还踩到了张紫涵的橡皮,现在张紫涵、赵子寒、薛孜涵都在伤心地哭! 哈哈,热闹不? 幼时周边村子里有一个技术高超的乡村医生就叫这个名儿,准确说就是这两个音节,至于到底是哪俩字,那就不知道了,领教过一次该医生正骨技巧(骨折复位)的出神入化,从此记住了这个感觉很是与众不同的名字,比起村草里那些“顺发”呀,“拴柱”呀,“稳生”呀风雅多了。高中时有幸与其女儿还同过一段学(老实招供,还暗恋过人家一段呢,说来好笑,非关其人,而是关乎其父那个文雅别致的名儿以及华佗般的医技),但还是不知道其父的名讳到底归那两个字。当时,晚辈要提起长辈的尊姓大名可是很犯忌讳的。但再好的名字也怕扎堆儿呀是不,饺子好吃也不能天天吃对不?可能重复率高(故而避免)或曰名字的唯一性本就是取名者当初应该考虑到的一个方面。

    日子不咸不淡地过着,偶尔还有前来求取名的。咱呢依旧脾性不改兴致勃勃,一次次不惮其烦告诉对方:当下通讯交通手段皆高度发达,人与人间“久闻大名”以及对面交谈的几率都比过去大多了,名字的传播性显得尤其重要,“成名要趁早”,其他相对都寡淡。听者点头称是。 可过一段,传回的却是有点沮丧的消息:你取的名字最后没被采用,原因是某家人找算命先生看了,命里五行缺x,需要在名字里补给。于是“淼”呀“焘”“焱”呀“燚”呀“鑫”什么的,一股脑儿都来了。真是自己都被卖了还替人点钱呢,你但登门求掐算,敢问有哪个孩子不是缺这缺那的?即便抱上“石三伢子”(毛泽东乳名)去了,也能给你诌出个子丑寅卯来信不? 给对门的孩子取名就是其中一例。长期与岳父母住一起的小两口要生孩子了,准姥姥兴冲冲过来索名儿。男孩女孩?不知道,你就各取几个吧。行。隔天,男女各五个名字呈上,其中男名第一个叫“白李子”,盖女婿姓白,孩子的准妈妈姓李。告诉对方,“白李子”保准一叫就会被记住的。乃去。 孩子生了,男孩。但不是“白李子”,而是什么“鑫”,好像是“鑫宇”,因为命里缺金。 哈哈,一天价的抓耳挠腮给白瞎了,成了无用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取名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yev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