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三点,王雅准时到达张总公司,秘书小姐姐请她在会客室稍坐。
半小时后,张总略带疲惫的走进会客室。
王雅马上起身迎上,微笑着说:“你好!张总。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接受我的访谈。占用您宝贵的时间,实在不好意思。"
“哪里的话,约好的事情,我一定会做到。"张总回答。
“非常感谢,我从张总身上看到了贵公司重实守信的形象。”听到王雅这句真挚的赞扬,张总爽朗地笑起来,疲惫感一扫而空。
王雅区区几句话,缓解了彼此生疏,带动了对方的情绪。
艾伦·加纳在《谈话的力量》书中告诉我们,谈话讲究技巧,注重真诚,想要在社交场合中掌控谈话主动权,就要先学会提问再交流。
一、不同的提问方式,不同的谈话结果
书中把提问方式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封闭式问题,第二种是开放式问题。
封闭式问题有点像对错判断或多项选择题,回答只需要一两个词。
例如:你是哪里人?
例如:你是经常跑步吗?
这种选择题式的提问,交流中会直接给出答案就结束,因为后面没有什么可发挥的话题。这就是封闭式问题的尴尬之处。
开放式问题像问答一样,需要对方做出说明和解释,充分让对方感受到你对他的兴趣。
例如:“这 10 年中,这门课程有过什么样的变化?”
例如:“为了上课,你做了什么样的准备工作?”
这样提问,对方有回答欲望,非常愿意主动与你分享自己的情况。
接下来我们看看这两种提问放在一起的效果:
例如:“你教这门课多久了?”
例如:“你是怎么想到要开这门课程的?”
答案是不是显而易见,开放式问题更易让人接受,这种提问才是谈话中最佳提问方式。
学会了提问,还要保持与谈话人共情的态度。
二、态度与视角是交流成败的关键
第一:学会倾听
同事小李,平时很热情,但与她交谈时,总会隐隐地感到不够真诚。
每次和她说话,不论公事还是私事,开始几句还好,接下来她就会心不在焉的敷衍你,眼睛不停的巡视其它地方,不能认真、专注地倾听对方说话,总有一种不被尊重的感觉。
可见,真诚的交流,就要用心的倾听,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兴趣。无论你多么善于交际,如果你只是流于形式,对方是不会对你产生好感的。
第二:交流中,尽量保持双重视角
相信大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与同事聊天时,因一个问题,对方不停地说自己的情况,完全不顾及对方的反馈,俩人的聊天变成一个人的“演讲”。
朋友相见,对方总是追问你的事情,知字不谈自己,是不是有种被“受审”的感觉。
这些都是交流中常见的错误,谈话时,不仅要考虑自己想听什么、想说什么,还要考虑到对方的需要。
交流是信息交换,相互沟通,保持双重视角,才是愉快的交流方式。
总之,看似简单的谈话与交流,蕴含着许多技巧。开放式问题是良好沟通的开始,学会专注倾听、与对方保持共鸣,是重要的情感沟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