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心理想法
笔记|概念.问题.任务.情境

笔记|概念.问题.任务.情境

作者: 木槿花等春天 | 来源:发表于2023-03-28 15:38 被阅读0次

      壹|语文学习任务设计

1.如何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真实的语文学习情境。

2.一个学习任务应该有一个贯穿学习始终并能一直引发人们思考的核心问题。

3.核心问题的特点:1)没有明确的、一定的答案;2)能引发其他重要问题,且是跨领域的;3)这些问题经常出现。

4.大概念可以将知识结构化,并且内化为其语文素养,并在以后进行迁移,从而更为迅速地进行迁移。

5.学科大概念应该是关系型的二个概念,或者一个判断句。

6.问题是推动人们进行深入探究的原动力。

7.核心问题和学科大概念一个指向开放,一个指向闭合。

8.学习任务贯穿学习始终,学习项目是达成任务后的学习结果。

9.一个学习单元应该是以一个真实的具有整合性,现实性情境的主题来统领,以完成贯穿单元的核心任务,或以项目来设计学习活动,尽可能使学生的 思维可视化和外显化,从而实现可见的学习。

10.学习任务,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去做事,凡是不能让学生进入做事这个情境中的,就不能称为任务导向。

11.学习任务设计的原则:

1)首先应该建立项目的意识;做事的主体使学生而不是教师。

2)基于真实情境的核心任务。真实情境可以是现实中学生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情境,也可以使别人正在做、学生可以模拟体验的情境,当然也可以使学生未来可能遇到的问题情境,一言以蔽之,真实情境是学生正在身处或者应该身处的问题情境,这样的真实情境,可以是活动,当然也可以是学术研究。

12.评价量规的设计由四部分组成:1)要评价的任务说明2)评价的维度,评价的等级,具体的等级标准的描述

        贰|项目化学习设计

一、弄清知识的分类是把握课堂教学关键的前提。

安德森把知识分为四类:

1事实性知识:学生通晓一门学科或解决问题所必须了解的基本要素。

2概念性知识:指在一个更大的体系内产生作用的要素之间的关系,包括分类和类别的知识,原理和通则,以及理论、模型和结构的知识。

3程序性知识:指做某事的方法,探究的方法,以及使用技能呢、算法、技术和方法的准则。

4元认知知识:指关于认知的知识以及关于自我认知的意识和知识,包括策略性知识和关于认知任务的知识、适当的情境性知识和条件性知识、自我知识。

二、项目化学习和课堂应该聚焦概念性知识。

1.素养时代怎么能离得了概念

素养就是在不同的情境中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是素养。

素养的二个不可或缺的特点:1)应用自己的所知完成特定的任务或问题2)有能力在不同的情境间进行迁移。

素养的提出需要课堂升级:用概念来统合琐碎的知识点,将概念和概念间的关系作为素养的知识基础,培养素养的情境带有真实世界中不良问题结构的特点,越是复杂的情境,其背后所依赖的知识越具有整合性、模块化和抽象化的概念特征,而不是平常课堂中零散的知识点样态。

2知识与概念孰重孰轻?

知识越具体,学生学起来和教师教起来就越容易,可是相对的,这样的知识也难以抽象和迁移,只能“就事论事”。知识越抽象——上升到概念、原理、理论的角度,就越难理解和教学,它高度概括,需要学生抽象,概念的习得要经历比事实、主题更长的时间,但是一旦习得概念,学生就会在后续类似的情境中就会产生更深刻的和持久的迁移。

以概念为本的课程设计中指出,从事实到主题再到概念是一个知识不断抽象化的过程,为了促进学生的真正理解与迁移,需要上升到概念以上的层级来进行思考。如果聚焦在事实或主题层级,学生只是在进行信息存储式的学习,难以转换心智、跨情境迁移。

埃里克森认为:会学的关键在于形成概念性的思维,运用概念来整合思维,进行迁移。

《人是如何学习的》(布兰思福特)指出:专家的知识不是对相关领域的事实和公式的简单罗列,相反它是围绕概念或“大观念”组织的,这些概念和观点引导他们去思考的领域。

3什么是概念

埃里克森对概念的界定:概念是跨越时间、文化和不同的情境,是对一系列样例共性特征的心理建构。

概念的特征:永恒性和普遍性,抽象性,体现样例的共性特征。

威金斯对大观念的特征的总结:广泛的、抽象的、永恒的;往往是违反直觉的,容易引起误解的;提供理解世界的概念的透镜,可以迁移;有争议的结论或观点;反论;理论;基本假设;反复出现的问题,理解或原则。

3.概念性知识习得的重要性。

学生形成概念性知识意味着他不仅知道,而且能够理解这个概念的特点,能举出不同类型的正例和反例。能运用这个概念作为工具来分析新的情境。概念性知识超越了事实层面,指向思维,促使各种事实性知识的整合。如果没有概念,事实性知识将处在零散的水平上。概念可以让学生将事实性知识作为材料和内容进行抽象性的思考。

在现实世界中,有良好洞察力和判断力的人看到现象或问题的方式往往不是通过零散的知识,而是通过不同的概念框架,项目化学习鼓励学生在情境中深入理解概念,引发学生产生超越事实的抽象思维。

相关文章

  • 读书|问题情境下的探究学习

    啃读王荣生《语文教学之学理》94-109 一、关于情境 1、什么是情境? “情境”概念就是“问题情境”,真实情境实...

  • 迭代是不断进行归纳和演绎的开放过程91--93

    素养不能被训练,因为素养不能脱离情境存在,素养形成的关键是大概念,而理解大概念要在不同的情境、任务和案例中不断经历...

  • 情境管理:他是钉子你用锤子,他是螺丝你用改锥

    【优胜行动派❤️学习日记】 [打卡宝宝]:张娜 [打卡日期]:2019.1.23 [学习笔记]: 概念:情境管理 ...

  • 辩论笔记与反概念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介绍了三种笔记,结构笔记(针对全书的架构的笔记)、概念笔记和辩论笔记(针对讨论情境的笔记)。我...

  • 任务情境写作

    今晚胡根林博士分享任务情境写作,择要摘录如下。任务情境写作是在真实写作中写会写作,进行写作核心素养的训练,培养。我...

  • 学习任务群单元建构思路

    任务二 任务三 一、任务群中的单元建构思路: 学习主题——情境任务——单元目标——评价要求——学习活动(挑战性问题...

  • 大单元教学

    大单元教学是深度教学,易于形成概括性的理解,即单元大概念,大单元教学要设置真实的大情境,在情境下完成大任务,...

  • ACT_分享整理

    一般的个案概念化,包括 有关来访者问题的信息资料 形成来访者问题的过去情境 维持这种问题的当前情境 短期和长期的治...

  • 任务分解:不会把目标翻译成任务,要你何用?

    【优胜行动派❤️学习笔记】 [打卡宝宝]:张娜 [打卡日期]:2019.2.18 [学习笔记]: 概念:任务分解 ...

  • 视角.程序.路径:大概念单元教学“变身”之要

    新课标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之下,要实现“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笔记|概念.问题.任务.情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yfx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