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读书
导读一百零二|钟道然著作

导读一百零二|钟道然著作

作者: 罗益明 | 来源:发表于2020-06-23 07:20 被阅读0次

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读到这本书的时候,自己就有点像这本书的作者钟道然从小读到韩寒作品的时候,那种震撼和喜悦之情,当时的自己正青春年少之际,正抱着一腔热血,满心理想,书写自己对社会现状,教育现状种种批判与反思的小文章,正因为如此,一读到这本书,就会下意识的认为自己跟对方是同道中人,在这个批判与反思的道路上自己并不孤独,彼此的思想理念和价值理念能够得到一个很好的契合。

与此同时,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也发现了自己在这个写文章过程当中的一大问题,就是没有相关的这种学术论文,或者说相关的学术专著,作为自己表达观点的一个论据,很多的时候是自己很轻率,很表面的看法和观点,那么这本书的作者就截然相反,他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实际上是翻阅了成百上千的学术论文和相关的学术专著,再结合自己的亲身教育体验以及自己的思考观点所撰述而成的一本书。

那么可以说自己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当中,这一点所受的启发很大,当然以前读过的书籍,并不是说没有这种情况,一般你写书的都需要有这种相关的学术专著,或者说学术论文,或者说文章,作为自己说理论证的一个依据,但是以前的那些往往都是那些什么大教授,大学者跟自己的身份距离,跟自己的年龄距离,还是蛮大的。

但是这本书的作者,在写作这本书的时候,当时还是一个大三的学生,22岁左右,而且自己学的还是经济贸易,凭借着自己的兴趣以及自己的思考,来撰写的这本书,因此这个给自己的这种震撼,相对而言要稍微大一些,在这样一个年龄阶段,能够去思考这个问题,而且是非常纵深的,思考这种问题,还能把它写成一部相对而言,比较靠谱的专业著作,对于我而言,触动和启发还是蛮大的。

可是过了两三年之后,也就是如今的自己再来翻阅这本书,那么实际上这种心境和态度跟之前就出入蛮大的,可能自己再也找不回曾经阅读这本书籍那种冲动和热血了,可能就再也找不回那种震撼和启发了,可能自己读完这一遍,就再也不想读了。


如果要究其原因的话,我觉得可能太多太多,仅简单谈三个方面,从书籍本身而言,这本书跟我原来读的那本书差别蛮大,这本书更多的像是那本书的一种后传,也就是我现在读的这本书,并不是我几年前读的那本书的原本,但是这本书是从另外的一个角度丰富了之前那本书里面的内容,至于这个另外的一个角度,具体指的是什么,那么在后面我会谈及。

其次,这个阶段的自我可能更侧重于去阅读这本书籍里面引用的,或者所提到的那些相关的学术著作,因此可能自己当下再来阅读这本书,并不单单只是在去重温和回顾这本书,而是说希望把这本书当成自己打开更多书的一个窗口,当我找到了这些窗口之后,可能会有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再来阅读这本书。

从作者本身而言,其实我自己原来读完这本书之后,我一直想去看看就是这个作者钟道然,他在人大没有继续学习,而前往英国去求学的时候,他此后的这段经历是怎么样子的?以前的时候,我并没有检索到相关的资料,那么我这段时间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检索到了他的相关的资料,那么他去了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学习这个编剧与导演这方面的专业,而且也顺利地学有所成,现在是一名青年学者,导演,编剧。

那么作者此后的这段经历跟自己当初理想当中的认知出入还是蛮大的,那个时候,我原以为作者会继续沿着这条道路成为那种所谓的思想斗士,继续的写文章,去对这个社会现状或者说教育现状进行持续性的批判与反思,甚至会对国外的这种教育体制或者说教育理念进行这种批判与反思,但很显然,自己理想当中所投射的那个对象,显然跟现实当中所见到的那个对象出入蛮大。

从自己本身而言,这几年自己的所见所闻以及亲身体验,对自己曾经构筑的那个理想内心世界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这种冲击是如此的有力量,如此的蛮横,以至于自己很多时候都找不见任何的武器来抵抗,防御甚至反击。最终,到头来,只能选择自己独自困守书斋,保持着一种超然物外或者说漠然的态度旁而观之。


作为一个普通的个体,力量是如此的微弱,思想是如此的脆弱,而且选择这样的一种表达方式,又似乎是如此的不招人喜欢,那怎么能像曾经奢求的那般时刻理想,那般时刻热闹呢?也许热血冲动过后,就是这么冷冷清清,平平淡淡,这才是常态,而那一个是非常态。

所以,对于当下的我而言,读这样的书籍,表达这样的一番思想冲动,是一种非常态,这种非常态,表达着自我内心当中的一个侧面,那就是曾经那个抱着满腔热血,高举理想旗帜,书写批判与反思性文章的自我。但是这种状态或者说冲动,它是即刻的,转瞬即逝的,可能在阅读的过程当中,或者说在还没阅读之前有那么一个瞬间,那个时刻是那种非常态,可是当下的我,在写这篇文章的这个时刻,并不是那种非常态,而是以一种常态的方式在写和在讨论这件事情。

那么这种常态的方式,在我自己看来,已经失去了那份曾经阅读的激情,冲动,热血,触动,更像是在完成任务式的在完成这份导读,这也就使得自己可能不会再怎么想去碰这本书,借用李敖说的一句话,不要旧梦重温,旧梦重温就是破坏旧梦。也就是说,曾经自己在阅读这本书时所构筑的那份梦幻世界,当下这一时刻的我去阅读的时候,包括现在去导读的时候,实际上是一种破坏那份梦幻的世界。

我自己也深深的感受到了,确实是在破坏,所以将来可能不会再去读,是为了保有这份旧梦,虽然当下的这一次已经有所破坏了,但是我不希望这份旧梦完全的支离破碎。

以上算是个人在阅读这本书籍的种种感慨,那么接下来一部分的内容,这一部分就是这本书里面我个人选取的一些个人感兴趣的思想要点,就是前面讲的另外一个角度。


我们先来看我在这本书当中选择的一些思想要点。第1个思想要点,就是这本书的作者,大量的借用了很多名著以及学者的思想观点,有梭罗,王尔德,萨特等等。那么我把这个作者引用的这些观点,简单地列出一些,供大家来思考与欣赏。比如:王尔德-“我所无法原谅自己的,让我十恶不赦的错误,就是有一天我不再固执地追求自我”。梭罗在《论公民不服从的权利》提到的,“我有权承担的唯一义务,乃是无论何时,都做我认为正当的事情”。“你首先是一个人,其次才是公民。”

萨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只是在逃避,逃避生活中的选择,让自己看起来不自由,然后就可以心安理得地为生活不如意找这样那样的借口,心安理得地自怨自艾,心安理得地麻木下去。而事实上,每个人都有“绝对的自由”,这种自由是上天给你的,任何人都不可能把它拿走。要想活成自己,必须意识到自己有选择的权利,然后按内心的选择去行动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2个思想要点,就是作者在讨论中国教育现状的一些问题,比方说这个树权威,喊口号,取楚自我意识以及这个所有的教学科目都遵循着背加扣套路的教学逻辑和学习逻辑。

第三个思想要点,就是作者认为就是我们改变不了现状该怎么办呢?就是保持一半一半,所谓的一半就是你继续成为这个教育体制里面那些优秀的表率,或者说该怎么样还得怎么样,另外一半呢,就是保持着自己的天性和自己的这种兴趣爱好继续探索,但是如果从这个办法来看的话,就有点像某种人格分裂,又或者说就是这两方面在很多情况之下都是很难以兼顾的,不然的话,就是就不需要去选择和取舍了。

但是这个方面,作者本身是做的很到位的,无论是自己上的中国人民大学,还是后来又去了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又顺利的结业,还是说自己对自己喜欢的事情能够写文章写著作等等这些,足以证明作者说的这个说法,从他自己本身而言,是能够足以验证的。至于是否能够追究到其他人身上,我个人觉得还是不大现实。


本来还有一部分的内容,但是因为某些原因不能够呈现出来,而且特别无语的是昨天跟一位朋友在某直播平台上,我们探讨了这本书当中的一些思想,并且引申出来了一些很多教育的现象,结果导致对方的这个直播平台被这个永久的封禁,如果要是我自己的,倒还好说,不会太过于在意,但由于涉及到他人的,这就使得自己在心里很过意不去。

事后反思,这件事情对我最大的教训也就是在于此,就是有些时候个人的言行举止看起来是个人可以负责的,实际上在某些时候会牵连到其他的人,有些是非常明显的关联到了其他的人,有些则是间接式的关联到了其他的人,而且就是你没有办法去阻止这种关联,没有办法去把相对应的责任包揽到自己身上,这对于对方而言,对于这个平台而言,实际上都是如此。

那到底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呢?还不是我们作为普罗大众当中的一员在互联网集合起来的力量?这种力量,有些时候以迅雷不及耳目之势,就可以将某些东西摧枯拉朽,我相信诸位在网上也能够对这一现象,感同身受。

所以对于我而言,我不会再去将这些思想表达,跟某些平台或者说跟某些朋友去相互关联,可能我会把它一直深深的埋藏在心里,也有可能我会自己书写在一个纸质文本上,其实想到这一点,我个人觉得还是稍微有点欣喜的,因为也许个人的一些思想表达,在互联网上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规则约束和限制,但是在自己私密的实体文本当中,我可以畅所欲言,毫无顾忌,就如同弥尔顿所说的最宝贵的,是听从自己的良心去知道、说话、和辩论的自由。

但是也有人可能会提到,就是你说出来的话,有可能会被录音,你写出来的文本可能会被别人发现,反正只要你这个心里想的表达出来了,那么它总可能被留下一些把柄,然后不知道在哪一天突然之间被别人翻出来,你就完蛋了,所以,最好就是说啥事儿都烂在肚子里。


但那请各位再试想一下,如果真的到了这种地步的话,那么是不是就像极了那个乔治·奥威尔小说《1984》里面所描述的那种场景,那么如果这种场景的真的出现了,这难道会是我的悲哀吗?

不过,也有可能真的就是我自己的悲哀,因为别人都能够在这种规则之下活得好好的,就你非得去逾越这个规则,逾越这种底线,这难道不是自己闲的没事,作的嘛?所以,一念到此,自己还是觉得好好的穷守书斋,在规则的允许范围之内去写导读,去做语言表达,去撰写自己的语言文字,因为你在互联网上无处可逃。

相关文章

  • 导读一百零二|钟道然著作

    还记得自己第一次读到这本书的时候,自己就有点像这本书的作者钟道然从小读到韩寒作品的时候,那种震撼和喜悦之情,当时的...

  • 然而道

    俯仰生姿 不瞻彼息 妙法取道 邂逅薄宜 真想不期 借诸岫石 悠悠天意 逢秋采兮

  • 百日成长计划

    日期:2020.4.8 学习第20天:完成 28分钟听课:完成 经典导读:【爱之以道】 为什么真诚对他人好却遭到误...

  • 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初感

    去年经朋友介绍,开始在Coursera上学习网课。今年开始学习Coursera上的新课《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目...

  • 天因著作生才子,人不风流枉少年。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 🌹每日打卡12.11🌹

    姓名:钟悦华 公司:佳音英语 【日精进打卡第一百零二天】 【知~】 《六项精进》0遍 《大学》1遍 《弟子规》0遍...

  • 然酒的然酒简介

    先秦道家著作《鹖冠子·度万》记载“所谓天者,言其然物而无胜者也。” 陆佃注:“言天者君道也,可天下之物而莫之胜也。...

  • 道所以然

    南怀瑾先生曾说:“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大度看世界;技在手、能在身、思在脑,从容过生活。”同时...

  • 《一百零二》

  • 一百零二

    今天是侄儿的两周岁生日,很早弟妹就说让晚上去吃饭,还嘱咐什么东西也不用买。 老爹下了班也从老家赶来了,一家人...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导读一百零二|钟道然著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yhc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