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提时代,当知道有重男轻女观念存在的时候,就立志要生个女娃,理由是:我就要和你们对着干,你们喜欢男孩,我偏偏要生女孩。女孩多好呀,可以梳辫子、穿裙子,可以被宠爱、被照顾,男孩可以么?“决心”一直伴随我成长,始终认为即使女性不优于男性,至少也和男性平等享有这个世界。这观念的第一次动摇,是在我二十八岁的时候。
二十八岁时的我,未婚未育,感情不稳定,自然特别关注男性的择偶标准,于是发现周围的同龄男性同事、朋友,在找对象上,都忽略同龄人群,目光直指二十五岁上下的异性——包括在我眼中极度平庸的男性,也对女性年龄有苛刻要求——这就不能忍了。据不完全统计(也就是问问周围男同事),男性对女性年龄的要求,主要是基于生育能力的考量,普遍认为,大龄女性生育风险太大,还是找年轻的好。千算万算,竟然没算到女性的竞争力居然输给了年龄这个不可抗拒的因素。那为什么造物主造物之时,要让女性生育能力如此受年龄限制,而男性的生育能力却受年龄影响的小?这不是赤裸裸的不公平么?高龄孕妇指超过35岁的女性,高龄父亲指超过40岁的父亲[1],公平么?这还只是科学中的定义,而生活中,无知的男男女女,认为女性超过30岁就是高龄了,而男性?不存在,只要有能力。
第二次让我深刻认识到男女现实中的差异,是工作中。这不是指工作能力,而是指工作机会。一次听到公司里的HR聊天,感叹一个应聘女生能力真不错,比另一个应聘男生的条件更好,可是老板最后还是选了男生,为什么?就因为生为女性。很多公司不愿意招更多女性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女性的怀孕和产假,现在开放了二胎,于用人单位而言,“花钱养人”的耗时就更长了:怀胎十月、产假半年、提早下班以及产检假期等等,也就是说,一年半的时间里,活儿不能承担重了。好不容易产假回来了,可是哺乳期阶段,出差加班啥的,也不适宜。按照这种估计,生二胎的话,差不多四年时间,都只能悠着用人,公司肯定不划算呐,钱得给你照发,活儿却没照干。怀孕之前,我一直认为工作上不应区别对待怀孕妇女,什么一孕傻三年,无稽之谈,还是希望按照以前的工作量,持续发光发热。可是现在进入了早孕,在孕反的折磨下,只想躺着,什么上班什么发奋什么人生目标,算了吧,让它们见鬼去吧。这算是女性“消失的四年”么?这期间错失的工作机会、停滞的工作能力,不知要付出怎样的努力才能补得回来?所以再一次感叹,造物为何如此不公平?为什么要让女性怀孕,为什么怀孕要如此难受,为什么怀孕时间要如此之长?而与此同时,女性又得到了什么?是怀孕体验得来的伟大母爱么?然后呢?然后便在母爱的“羁绊”下,持续付出更多更多……
如今被孕反折磨得一塌糊涂,是我第三次明白,男女天生就无法公平。情爱欢好之后,男性一切如旧,女性却需为一切埋单。这就像某人随意往土里丢了一颗种子,便扬长而去,农夫却得辛辛苦苦、不眠不休的守护着种子,替它挡风遮雨。某人间或关怀一下,可是既不会施肥、也不懂浇水,顶多言语鼓励眼神安抚,然后,一切照旧。十个月的漫长煎熬以后,在一个电闪雷鸣的日子,果子成熟,可以收获了。可是由于农夫十个月的寸步不离,血肉之躯已经和果子长在了一起,收获之时,便是剥骨离肉之时。所有的痛苦,都将由农夫一人承受;所有的伤口,都将由农夫独自愈合。然而,喜悦,某人却可以分享……某人坐享其成、农夫受尽辛苦,看不透造物主的用意,为什么要让这样一件极度不公平的现象称为自然规律,不可改变。为什么不能让男女交合后随机怀孕,五成的机会男人怀、五成的机会女人怀,世界将会多么和谐。
男女不平等由来已久,造物之初其实就已经定了,或许就是这种不平等,才造就了历史的丰富与生活的谈资,可是代价也太大了些。作为女性,对于自然规律,我们无力改变;对于现实不公,我们难以颠覆;对于造物偏心,我们也只能逆来顺受。忽然很佩服那些成功的女性,要付出多少常人不能为之的努力,才达到让男人侧目的成就。年逾三十才看清,其实挺后知后觉。但是知道前路荆棘比男人多,毕竟比以为二者境遇相同要好,至少再遇到不公时,能尽量以平常心去对待。自然规律上的平等已经无法苛求,只希望不要再有人为的不公平。比如产假,让男人也放半年来一起带娃,用人单位的歧视是否会有所减轻呢?
[1]《怀孕圣经》,【英】安妮·迪安,李振华主译,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
-----THE END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