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01

《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01

作者: 李游_ea70 | 来源:发表于2020-01-30 21:33 被阅读0次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在师生关系上亦如此,素质教育的学生观认为学生是独立意义的人,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引导和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在师生关系上,学生的学习包括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等是学生的课题,而帮助学生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成绩是老师的课题。看上去似乎老师是在左右学生的人生,实则不是。老师教学的过程是老师的课题,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的课题,最终要承担考试成绩所带来的影响结果的是双方,只不过承担人生责任的是学生自己,而承担"他人贡献"心理压力的是老师。

    由此看来,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他人所左右的,既不是父母也不是老师。决定权在自己的手上。作为亲密关系的家人,老师,朋友没有权力去干涉一个人自己的课题,而只能采用恰当的方式给予鼓励,信赖和支持。一切应以尊重(不是尊老爱幼的尊重,而是平等关系)为前提。

    在意他人的眼光是人的本能倾向性,这种倾向性需要主动与之对抗,否则就会向斜坡上的石块依靠重力顺势滚落,磨圆了棱角,失去了真正的自我。

    表面上看,自我存在感来源于以人为镜,我们努力改变自己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可,满足他人的期待,成为更好的自己。实则这是一种极度的自恋和自卑情节。

    勇于改变是好的,如果这种改变是基于对自我的认知,逆流而上,活出真我,而不是机械地讨好他人,那么这种改变是积极主动的改变,是追求自由的人生。

    从目的论来看,一切看似难以修复的关系都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这和之前看过的自证预言的心理机制是同样的道理。

    每次我和父母的争吵都会让我想到一句话,我和父母之间的关系永远都不可能修复,我们之间隔着一座难以逾越的大山。因为我不愿妥协,即使最后证明自己是错的,我也要捍卫自己的观点,他们亦如此,更不可能在我面前失去了威信。所以,很多时候有些争论根本是没有必要的,但为了证明自己是对的,维护自己的自恋,而把争论当作了一种手段,而不是喜欢争论。

    一切的卡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解释。

    课题分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发起主动的人如果真的可以做到完全不在乎对方的想法,不在乎结果如何,不在乎自己可能根本不被在乎的潜在事实,那么所有的苦恼也就都不存在了,一切都是那么的简单,因为只需要朝着自己渴望的方向,调整自己的心态,掌控自己的行为就可以了,哪怕结果不是自己想要的,也为自己感到开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笔记0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yjwt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