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疫情严重,不能出门,整个村庄也被层层包围,村里的干部全都戴着口罩,在本该喜气洋洋互相串门的日子里,严谨的在各个路口巡逻。我们全家也只好服从组织的安排,安安心心的在家里过着吃饭睡觉看电视的悠闲生活。
本来在家里憋的时间久了,真想出去转转透口气,没有什么好玩的也有点无聊,可是转念一想,一家人互相陪伴的日子也挺幸福的,以后工作了就没有这么长的寒假了。和妈妈一起看电视,和爸爸弟弟一起打斗地主,无聊的下午,搬个板凳,在门口听得到的音频,边听边抬头仰望天空,看着它渐渐变了颜色,然后思考很多事情,也挺幸福的。
幸福是什么,以前我总是觉得只有实现大目标才会幸福,常常会忽略身边的小美好,其实,真正的幸福应该是两者兼具吧,既有心心念念的梦想,也能够在平常的生活中找到乐趣,会被生活中的小美好所打动,这才是真实的幸福。
哈佛大学积极心理学之父——泰勒·本-沙哈尔,曾经在《幸福的方法》一书中提到过关于幸福的定义:如果用“当下利益”和“未来利益”作为横竖两个坐标轴,可以把人生模式分为四个象限。
第一个象限就是重视未来利益,轻视当下利益的忙碌奔波型,这样的人认为现在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实现未来的目标,痛苦的过程是获得未来幸福的必经之路,这在心理学上有个词来形容,叫做“到达谬论”,意思是说,认为只有在达目的地那一刻才会有幸福。
回顾高中,我也属于这一类型,每天只想着好好学习,考上一个好的大学,赶快结束那三点一线每天重复的生活,没有用心体会高中的美好,也没有发现学习的乐趣,其实,真正的好学生,一定是热爱学习本身、而不是为了考大学而学习。
第二个象限恰恰相反,完全只重视眼前利益,不管未来怎样,也就是享乐主义型,他们总是在寻找快乐逃避痛苦,认为充实的生活就是不断满足自己的各种欲望,不断享受短暂的快乐,就算没有未来的目标,也可以得到幸福。
我身边也有很多这种类型的亲人朋友,大多是由于早期父母的溺爱,形成了无限索取的贪婪心理,没有为未来规划过,只懂得活在当下。
第三个象限是觉得当下利益和未来利益都不重要,放弃了追求幸福,也不再相信生活是有意义的,这就是虚无主义型,这种心态也叫做习得性无助,可怜这个象限的人,连前两种快乐都感觉不到。
这种人应该是最可怜的人,一辈子都没有体会过幸福,好像“幸福”根本就和他没有关系,也好像他根本不属于这个热闹的世界。
第四个象限是兼顾当下利益和未来利益,既有长远而有意义的目标,也很享受实现目标的过程,这就是感悟幸福型,也就是积极心理学所提倡的幸福主张。
其实,前三个象限,忙碌奔波型、享乐主义型、虚无主义型都犯了同一种错误,就是错误地坚持自己对幸福的偏见。真正的幸福应该是:快乐与意义的结合。
无论是当下还是未来,我们都应该好好过,记得以前曾看过一句话:如果每一天我们都成为了更好的自己,那未来还有什么理由会变差呢?在当下好好努力,为了自己的目标全力以赴,又始终心怀梦想,想去更远的地方、看更大的世界,也就是小美好+大目标,这样的生活,怎么可能不幸福呢!
多珍惜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越长大越倍感亲情可贵,家人永远是最温暖的依靠,家永远是最舒服的住所。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在这能够好好陪伴的日子里,多给家人一些小惊喜,多陪爸妈聊聊天,帮她们做做家务,人生,不就平平淡淡才是真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