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公众号【麦小丁】征集优质文章
杜甫是我们所有自媒体人的好榜样

杜甫是我们所有自媒体人的好榜样

作者: 博物馆学文化 | 来源:发表于2020-03-28 12:10 被阅读0次

这还要从杜甫当时的情况,和他写的一句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没人理他说起。

杜甫,现在被称为“诗圣”,与李白齐名,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但在他生活的年代,他却非常的窘迫。

“朱门酒肉臭,路在冻死骨”,这句诗是杜甫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的一句。这首诗作于天宝十四年(755),当时杜甫已一个人在长安当“长安飘”十余年,虽说自认为有经天纬地之才,当个丞相绰绰有余,但没人看得上,却连个小官也没混上。直到这一年十月,才当了个右卫率府兵曹参军的芝麻官。但毕竟是当官了,可以回家见老婆孩子了。十一月,他就请假回奉先县探亲。这时,安禄山发动了叛乱,唐玄宗和杨贵妃还在骊山华清宫中享乐。

杜甫这首五百字的长诗可以分为三部分。从“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到“霜严衣带断,指直不能结。”是第一部分“明志述怀”,开门见山,直写自己的平生抱负。在回顾往事的万般感慨中,倾吐出怀才不遇的悲伤。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出仕和归隐的矛盾,也在痛苦的反省中得到解决。诗句保持了古诗一唱三叹的情韵,正体现了杜甫以议论入诗,而又不失诗味的艺术独创性。

从“凌晨过骊山,御榻在嵽嵲”,到“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荣枯咫尺异,惆怅难再述”,是第二部分“途经骊山”。这一部分夹叙夹议,记述途经骊山的见闻和感想。“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一句感慨之言。自己行走在骊宫边上,连墙里边羽林军武器碰撞的声响都能听到。墙里音乐声更响,只怕天上的神仙也能听到,皇帝正在给众臣赐浴赐宴。皇帝将搜刮来的绫罗绸缎分赏群臣,餐盘里满是甘凉的霜橙香桔,驼蹄羹美食,珍馐美味视若平常,酒肉凡品自然只能任其臭腐了。皇帝是想让群臣们为国尽忠,然而大臣们并不出力,皇帝也就等于白扔了这些好东西。再看民间,天寒地冻,自己还因为手指冻直,竟致为束衣御寒而拉断了衣带,更不用说普通人了。骊宫内外的对比,苦乐之别形成更为鲜明的反差。

从“北辕就还渭,官渡又改辙”到结尾是第三部分“行路到家”。杜甫空发了一通感慨,还得继续北上、辛苦跋涉。好不容易到家了,迎接自己的不是欢声笑语,而是小儿子饿死的噩耗。老杜是何心情,可想而知。继而他又推己及人,“默思失业徒,因念远戍卒”,自己家里不用交赋税尚且有人饿死,普通百姓家该苦到何种程度。

一路行,一路看,一路想,杜甫写成了这首诗。但也只能是他自己的内心独白,没有人听他说,也没有人会看他写的诗。因为他生活在唐朝,没有自媒体,不能写完就公开发表,就有粉丝帮着传颂。

也许你不相信,但杜甫在当年,确实太不出名了。著名学者冯至这样评价杜甫,“杜甫在当时不只在政治上,就是在文艺界里也处在被人误解、被人否认的地位。”“当时人们对于杜甫,却十分冷淡,在他同时代比较著名的诗人中,无论是识与不识,竟没有一个人提到过他的诗。像杜甫写的这样杰出的诗篇,在当时受到如此冷淡的待遇,几乎难以想象。”

我们再来看他作品的被收录情况,这个有点像我们自媒体作品被推荐情况。当时最著名的一部诗集叫《河岳英灵集》,收集的都是当年被称为“英灵”人物的作品。收集人是殷璠,他在序言中说:“粤若王维、王昌龄、储光羲等二十四人,皆河岳英灵也,此集便以《河岳英灵》为号。”收集了开元二年至天宝十二年间24位诗人的234首诗,杜甫不在其中。

与《河岳英灵集》同时代的其他诗集共有十种,我们再看一下其他九种,分别是佚名唐写本《唐人选唐诗》、元结编的《箧中集》、芮挺章编的《国秀集》、令狐楚编的《御览集》、高仲武编的《中兴间气集》、姚合编的《极玄集》、韦庄编的《又玄集》、韦彀编的《才调集》和佚名编的《搜玉小集》等。除了韦庄编的《又玄集》选了七首杜诗外,其余均为零。就连杜甫好友元结在编写《箧中集》时,都没有收一首杜诗,可见他的影响力有多小,他的诗有多不被人重视。

所以说,杜甫当年写诗,就和我们很多自媒体人一样,不过是自娱自乐,或自说自苦。但我们也可以从中受到鼓励,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理想,努力提升自己的作品质量,相信终于有一天,也可以赢得社会的足够的尊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杜甫是我们所有自媒体人的好榜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ypj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