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刚刚看了一篇关于杨绛先生的文,讲的是她的那座小院,不曾想,在我惊讶她已经105岁的高龄时,不过几日,她便去寻找她真正的“家”了。
初知杨绛,是在高中课本上的一篇课文,名叫《老王》。
学语文这么多年,但能让我记住课文作者名字的只有两位,一位是朱自清先生,另一位就是杨绛先生。
因为喜欢她的文章,所以想了解她,期间知道了在女儿与丈夫相继去世之后,她一个人继续守在这间曾经欢声笑语的小院。
我不知道一个人的内心要有多么强大,才能在充满回忆的地方继续生活,于我,大概只会逃离或者追随他们而去。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见证了他们曾经的美好,一眼望去,这块桌布,是钟书先生不小心打翻了墨水,苦着脸对她说我做坏事了,她笑笑说,没关系,我会洗。
还有那盏台灯,那扇门的门轴......
还有他与阿媛(杨绛与钱钟书的女儿)捉迷藏时的情景,历历在目。
小小的屋子,到处有他们的身影。
但是,继续住在这里,这对杨绛先生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至少,在自己渐渐老去的同时,还能通过这座小院来想念丈夫与女儿。
“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
“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其实,应该为她高兴不是吗?
她终于“回家”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