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上班,习惯了给自己先泡一杯茶,让茶叶在开水中自由的游荡,自己则开始处理各种各样的事情。
空闲的时候品一品,似乎这已经成为每天的必修课。我习惯于喝红茶,但最近泡的是绿茶。
看到一片片卷着的茶叶,在水的怀抱里像睡醒的孩子一样舒展身体,水的颜色也由透明变成了淡淡的绿色,心情就会舒畅。
想想简书已经两天没有更新了。10月7日被简书警告后,这两天再没有写文,当然心中不会愤愤不平,更不会气馁,因为就像朋友是老酒留言“小事一桩”。
而我的想的是,任何事情的发生,或许是一个重要的转机。被简书警告,也是一样。最近眼睛有点干涩,断然地减少了盯屏幕的时间,但一直在坚持做三件事情。
第一,继续坚持读书。蔡崇达的《命运》还没有看完,虽然读起来没有《皮囊》那么流畅,但差不多每天可以读三四十页,目前已经看到了二百六十六页。
第二,深入进行思考。在片言只语中,感受到身边的几个亲戚有点越来越迷信了,这是我所不喜欢的。
在这一点上,在我很小的时候,母亲也和蔡崇达的阿母一样,只要一遇到事情,就会找神婆去问这问那。
可以说,我也是在神婆的片言只语中一点点长大的。但现在人至中年,反而不会刻意去做这些事情了,理由是真心不喜欢呐。
人,就是这么奇怪!
读《命运》纯粹是偶然,喜欢蔡崇达的语言表达方式和叙述方式,还有特别思想了解一下闽南的风土人情。
结果在身边的几个亲戚关注的事情和《命运》中找到了交汇点,想探一探到底什么事“命运”,或者说“命运”是由谁来主宰的?
第三,寻找写文方向。在简书坚持连续写文1000天了,至少自己不再是一个小白了。
原本的定位是简书就是个日记本,记录日常,特别是写完《我们和父亲》之后,我想到两个词:进阶、提升。
这个事情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很难。
正如井底之蛙的故事一样,认知水平低的人看问题的视角很狭窄,想法过于单一,对所遇到的人和事,缺乏一定的判断力。
这个世间的底层的规律是永恒不变的。现在很多人迷失在碎片化信息里,流于浅薄,囫囵吞枣,不假思索,大脑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我想唯有从自己心中生发出来的思想,才是有生命力的;唯有扎根于底层逻辑的思想,才拥有“扭转乾坤”的威力。
遇事不要拘泥现状,把目光放长远,逼迫自己做深层次的思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