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人生》
这两年读了一些小说,其中几部印象深刻。
譬如李佩甫的《平原客》、阎真的《沧浪之水》、路遥的《人生》,都是在讲农村出身的主人公在浮浮沉沉的社会浪潮中如何发生变化的。大概也是因为和自己的人生经历格外相似,才感慨颇深,并迫不及待地想要分享给更多的朋友。
《人生》是路遥的成名作,原载《收获》1982年第三期,曾获1981——1982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2018年,《人生》 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
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一无二且变化多端的人生之路,在这条道路上,我们走的是单行道,没有退路可言,所以它弥足珍贵,我们也定是走得小心翼翼;在这条道路上,有着诸多的无常因素,它悄无声息,随时将至,扰乱我们前进的方向,甚至还可能改变我们的整个人生。
小说中,农村青年高加林一心想要离开脚下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向往去外面更广阔的天地里驰骋翱翔,然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理想却犹如黄土地上蜿蜒的山道,曲曲折折,总不能顺了高加林的心意,让其回到土地又离开土地,离开土地后又再重回土地。同样,在感情方面,高加林背弃了金子一般的农村姑娘刘巧珍,选择了有知识有文化又时髦的城市姑娘黄亚萍,却最终又被现实打败和黄亚萍分手,而当他发现自己深爱的姑娘还是刘巧珍时,刘巧珍已经坐上了他人的花轿。
毫无疑问,面对生活,高加林是富有理想、积极进取且斗志昂扬的,他敢于向命运发起挑战,渴望离开贫穷落后的黄土地,到大城市里去生活,并且也愿意为此付出常人不及的努力。然而,他又心高气傲,身上带着浓重的好胜虚荣气息,在面对眼花缭乱的社会生活时难免又会做出一些错误选择,导致人生之路曲曲折折、反反复复,总不如意,甚至还充满了令人惋惜的悲剧色彩。
在小说主人公高加林的身上,其实映射了大多数年轻人的影子,有那个时代的,也不乏这个时代的。
一生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矛盾,生在农村又不愿意留在农村,去到城市却又与城市的人事物显得格格不入;游离于朱砂痣与白月光之间无法做出选择,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不得不与另一方选择分手;自己在外漂泊打拼,总想拼出个模样,父母独居老家,年龄越来越大;面对未来,充满希望,又迷茫彷徨……
如我自己。
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村青年,读初中的时候有幸来了一趟北京,突然见识到了村庄之外的繁华世界,仿佛打开了一扇认知的大门。从那时起,我便暗下决心,将来一定要来北京。
后来考大学,因为分数不够,没能来北京读书,便留在了河南,读了郑州的一所大学。可大学一毕业,便买了一张火车票,“逃”似的离开了河南,来到了这里,从此一待便是近十年的光景。
离开了农村,可我也从未真正融入脚下这座城市,这十年的时间里,我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种“客在他乡”的疏离感,我好像并不真正属于北京,却又再也回不去河南。
四海为家,却又处处不是家。
近来,我也时常会想,如果当初我没有来到北京,我没有考上大学,甚至我没有跳上二十年前的那趟从县城开往北京的火车,我的人生又会是什么样的呢?我会像我父亲一样,成为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吗?我会像我的兄弟们一样,成为一个每日拼命赶路没有半刻休息的快递员吗?还是说,我会养一群羊,几只猪?在电子厂的流水线上没日没夜地赶进度?
我可能会有一万种人生,但绝不会是现在这种。
可这就是人生的奇妙之处啊,在那几步紧要之处,我避开了千千万万种人生,唯独选择了当下的这一种。
马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18岁时,我是蹬三轮车的零工,是《人生》改变了我的人生。
导演贾樟柯也曾经评价这本书说: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是个上中学的孩子。这么多年我看过很多作品,都对我的电影创作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对我影响最大的反而是这本《人生》,它让我开始对社会有了新的认识,开始思考我的人生。
《人生》的意义在于,它带给了我们很多关于如何走好人生之路的思考,尤其在花花绿绿的当下世界,我们会选择什么,会舍弃什么;会坚守什么,又会忘却什么。
我们所走过的任何一步,都足以影响今后的整个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