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着月亮的圆缺的更迭,我没有任何焦虑,因为我知道,它由圆变缺为的是让人们观赏那个过程,相反也是如此。我从来不会因为失去某一角没得到观赏而焦虑,我还会看到更多。
是啊,一个人小时候不用经过任何锻炼就能做到不会因为那些已经消失的画面焦急哭泣。可是,一旦人步入青年,就会萌芽出各种各样的追逐之心。例如上小学是会产生追逐成绩排名之心——要是自己没有考上一个好的名次,除了那种自责自己没有努力学习的行为更多的是担心被父母知道会挨打受骂。我小学的时候虽然国家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但是那时的我没有觉得这对我有什么意义,相反他让我感觉我的私人时间受到了剥削,因为老师的管理提高了我就不能翘课去玩孩童喜欢的玩的游戏,即使我也经常翘课被老师告知父母挨批评,但我还是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翘课。
我翘课的原因不是因为害怕老师,也不是因为学不进去,仅仅是因为上课可没有什么意思。为什么我们都有像父母眼中的乖孩子一样,与其呆板地去上课倒不如翘课去做一些有意义的游戏,追逐成绩排名的心理就让它去见鬼吧,那样真的没趣。
翘课后,我们经常寻找不同的游戏的玩法:有是“打群架”——一群人分成几个派别进行有规则的斗争,比如打不过时可以请假回城叫人,也可以随时退出,但每当有人退出时就得重新分派人手;有时打乒乓球,我记得当时的乒乓球排还是我们看着电视上的形状后自己制造的;有时打纸板;有时堵水玩;有时打陀螺(也是自己制造的)……当然,有时我们也玩一些比较和谐的游戏,例如和泥吧就是其中之一。
我还记得我们在玩这些游戏的时候,没有一个人会担心受怕,即使有些游戏可能会被父母狠狠地用竹条抽打屁股一吨。
和泥巴这个游戏我们很少玩,因为那时候在一堆的人比较多,而这个游戏适合少数人玩。一般情况下,和泥巴这个游戏,都是只有我家几哥弟的时候玩。
我们先是在水池里打来一桶水,然后用锄头在家门口挖一到两撮箕泥巴,再将泥巴敲碎后加入水搅拌得与包饺子时的那个面差不多,最好一人捧起一大坨泥巴随意捏——可以捏出很多形状。
当时我们最喜欢捏的东西是在电视剧里看到的东西和现实生活中就能看到的,例如:孙悟空的金箍棒、紧窟,猪八戒的钉耙,沙和尚的宝杖、手机、双截棍、锅、瓢、碗等等,虽然这些东西有些没有捏成功,而那些没有成功我们经过不懈努力还是不成功的东西就没再捏过。
尽管我们捏的东西很多,有时候前面捏的东西很漂亮,但是我们任然会将它捏成其它形状的东西,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没有担心过捏不出别它好看的东西。
生与死就像小时候和泥巴的一样,我们根本没有必要担心或害怕捏不出更好看的东西,我们仅仅只是持享受的心态去做好这个过程然后等待游戏的结束——这只是两个状态,没有任何担心失去什么。与此相同的是,失去与获得也只是两个状态,人没有真正地获得也没有真正失去,例如:我们每天中午花两个小时去喝喝茶、散散步,虽然我们失去两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但是我们获得了生活。当然,玩这个游戏的时候我们一般都是选择在父母不在家的时候,因为我们害怕屁股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