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做生意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中国消费者的一个特点, 就是一个产品,功能越多,哪怕这些功能他买回家八百年也不用一次,但是在买的时候,他就是觉得功能多的应该越贵,也更愿意掏更多的钱。
消费者很在意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哪怕这些东西对他并没有用。
再来说图书,我们在买书的时候,时不时有这样的心理,一看这本书是硬皮装的、彩页的、很厚的,就下意识地觉得,这本书可能很贵,你看,我们在对一本书进行价格预期的时候,是看这本书厚不厚,是不是彩印的,但一本书给我的价值,事实上,不是他厚不厚,而是他提供给我们的价值,一本厚了吧唧满篇废话的书,再厚也是废纸,但消费者在买的时候完全不会管这个,包括我自己,我明白这个道理,但还是会受到这种不合理价格预期的影响。
为什么?
因为价值不可衡量,和厚薄一看便知,是可以衡量,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
比如我只看买了一个网上的课程,买的时候花了199元,我感觉值不值是看什么的呢?试看课程的讲数有多少,也就是有多少堂小课,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当然还有讲师的名气。
但实际买了、听了之后,我发现,这门课的价格被严重低估了,我的直观判断是甚至值2000以上,这就是我听了之后这门课对我产生的价值,但它不可能成为这本课程的价格,因为听之前的受众不可能感受到。
这也是虚拟课程的困境,他的价值对于某些人来讲可能是无价的,但作为受众还没有体验的时候,你没法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来让受众感知到,它是值那么多钱,有时候,一门课附送一些实体的东西,就让这门课卖出去好多,这就是消费者对一个东西价值的感知决定了他愿不愿意掏钱,而虚拟产品除了课程当中的小课堂数量,其他很难去创造这样的价值感知点,价格就卖不高,而且还卖不掉。
所以,基于这样的消费者心理,虚拟可能要怎么卖才能卖出去呢?
首先你得让这门课程对消费者产生的价值要直白地表达出来,你不说,他感知不到,自然觉得听了可能没用。
第二要把讲数增加,你只有一讲,他潜意识就觉得你应该很便宜,但你讲数很多,超级多,就觉得买了很值,有那么多呢,哪怕买回去听都不听,他也觉得值,我们有太多东西是买回家用都不用的。
第三,附赠大家公共都认同它又价值的实体产品,这个东西必须是实体的,看得见摸得着,而且还得是大家都觉得他确实是有价值的,最好还是不公开发行,限量的。实体的东西是最好衡量价值的,只要这个东西大家认,他就会买,甚至你不是批量生产的东西,就更显珍贵和价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