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几篇文章的初审和修改,再次确认自己跟专业编辑的审稿差距——是零。
很多时候,能力是在日日坚持中精进的,这句话有两个重点,第一个是日日,日日有多难只有日日做到的人才知道。能做到日日很难不出现质变。第二个是精进,也有很多人每天很努力更文,但是温水青蛙,慢吞吞在原地不跳跃不搏斗,所以慢慢就这样死掉了,被平庸不进步弄死的。精进的意思是每天有进步,可以是今天解决啰嗦,明天解决逻辑顺畅,后天解决文章措辞修养。如果不这样,日日没有意义,也谈不上精进,荒废时日不如弃笔玩儿去。
这几篇文章集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散,什么是散?就是主题不突出,写着写着就不知道绕到哪里去了。大而全,不能聚焦一个主题,容易成为泛泛而谈的水文。读完抓不到重点。这个问题我也有,经常犯,一不留神思绪就跑马。
其次就是老太太的裹脚布,很多作者不注意自己的措辞修养,一篇文章里,无数的词语被反复使用,相似意义的词语,不堆叠几个就不够火候似的。还使用太多这样的形容词语,“美轮美奂”“摇曳生姿”“流光溢彩”“金碧辉煌”,如果我们是小学二年级,用这些词,我说不出来什么,但是据我观察,小朋友也不用这些没有感情和形态的大词虚词。而是用有趣形象的平实语言表达。这些词已经伴随我们几十年了,再用就腻歪了,而且显得我们贫瘠匮乏。
文章的节奏和张力,这个要求有点难,需要拉满情绪。其实我们每天很难做到一写作就很嗨,咖啡和茶以及烟酒都可以,只要让你痛快畅快都可以借用。个人体会,只要午休后有半杯龙井入口,精力情绪就像汹涌的小河一般肆意澎湃。我只需提醒自己,不要跑马不要跑马,拉住紧扣主题的缰绳。文章的激情和节奏会给读者带来情感的共鸣,让人读后余味悠长,如此就算一篇好文章了。不管那个每千字多少元稿酬,都可以称为字字珠玑了。
想起一个小点,就是文章很难抓人,作者需要向孩子学习,学习他们敏锐的好奇心和感受力,对场景有细致的观察和描写,把自己当成X射线一样,透过皮囊觑到灵魂。洞察平常视角看不到的本质和细节。如此我们的写作视角才有不同的意义和价值。
最后一个问题,就是把自己当成作家一样去写作,想象我们就是王小波、余华或者迟子建、萧红,文章中出现的那些问题,是不是瞬间汗颜脸红了呢?所以给自己找一个偶像,模仿他们,严格要求自己,文章很难烂。
![](https://img.haomeiwen.com/i19684301/d2a578ffe54ffa3d.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