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     酒

作者: 肚子_8574 | 来源:发表于2020-09-02 17:00 被阅读0次

    酒是饮料,是神奇的饮料。               

                          【一】

    古代唐宋间,是酒文化发展的全盛时期。嗜酒文人数不胜数,第一个便是最著名的诗仙李白了,李白是无酒不成诗,一碗酒下去,文章华彩,一气呵成。他自己写道: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连规规矩矩的杜甫也《独酌成诗》: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

    杨万里《重九后二月登万花川谷月下传觞》:老夫渴急月更急,酒入杯中月先入!领取青天并入来,和月和天都蘸湿。天既爱酒自古传,月不解饮真浪言。举杯将月一口吞,举头见月犹在天。老夫大笑问客道:月是一团还两团?酒入诗肠风火发,月入诗肠冰雪泼。一杯未尽诗已成,诵诗向天天亦惊。焉知万古一骸骨,酌酒更吞一团月!

    酒是文人的伙伴,酒是诗词的灵魂,连宋代女词人李清照都爱饮酒,常有:东篱把酒黄昏后;沉醉不知归路,这样的句子。

    宋政治诗人张元年说:雨后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得自由身。

    酒醉而诗传世,是中国文人的传统,更神奇的是,武松在十八碗烈酒之后,居然能徒手打死老虎。

    最嗜酒的人是晋代刘伶,《酒德颂》传世,这个人简直纵酒无度,他每天喝酒,醉倒就睡,也不管是田野村巷,还是寺庙破屋,他喝醉了还会光着身子到处跑,常常说,哪天我喝死了,就地埋了便是。

    北魏时以物易酒的名人李元忠,在没有发达之时,窘极,将仅有的两床褥子拿去换酒喝,不顾数九寒冬冻得齿寒身颤。三国时孙济,唯酒是务,屡欠店家酒资、无力以偿,便以身穿之棉袍抵酒债仍不罢饮。

    这是酒的魔力。

    只有辛弃疾唱了一曲反调说道:将止酒,戒酒杯勿使近。

                      【二】

    喝酒不能闷头喝,朋友相聚,要劝酒,要陪酒,于武陵便写了一首劝酒词:劝君金屈卮,满酌不须辞。花发多风雨,人生足别离。他给客人倒满酒,客人依照礼节要推辞一下,于是他说,酒已经斟满了,您一定要喝,来来来,咱们干杯!金屈卮,是古代一种名贵酒器,用它敬酒,是对对方很尊重的意思。

    这首劝酒词,像是一场离别酒,所以两个人心情都不是很好,一个劝,干杯吧朋友,一个推辞了一下,长叹。分离总是让人惆怅的,只是这祝酒词里还有另外的寓意。

    因为诗人劝完酒之后又说:你看见外面的花朵了吗?它们都是有开有谢,人生也一样,不可能随时都顺风顺意,总要经些挫折,就算别离也没什么大不了,总有重聚的日子,所以朋友,别气馁,干一杯吧,明天一定会更好。

    于武陵人生不顺,这首劝酒词,倒不像是对朋友的劝慰,更像是对自己人生的勉励。

    劝酒文化是酒文化中的一种,后来竟然演变成了两级分化的程度,高级的,成了品酒文化,低级的,便成了拼酒文化。品酒是三五知己,窗外大雪纷飞,或无聊,或谈诗,或叙情,温暖而温情的氛围,娓娓道来的情感,一杯酒,醇香厚道,入喉,也入心。

    像白居易悠闲问刘十九道:红泥小火炉,绿蚁新焙酒,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我这暖和,也有好酒,你要不要来喝一杯?

    这是高境界的品酒,窗外有雪,窗内有火炉,炉子上温着好酒,桌子上新添了小菜,不必喝醉,只是微醺,香气浅淡,溢满室内,两个朋友,心与心的交谈,都在酒里了,然后各自回家,一个夜晚,只余温情和酒香。

    中国人的好客,在酒席上发挥得淋漓尽致。人与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敬酒时得到升华。中国人敬酒时,都想让对方多喝点酒,以表示自己尽到了主人之谊,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兴,说明客人看得起自己,如果客人不喝酒,主人就会觉得有失面子。有人总结到,劝人饮酒有两种方式:文敬、武敬。

    白居易和刘十九这种,是文敬,还有一种是武敬,也就是另一层次的拼酒文化,越喝越勇,脱离了文雅和清谈。只剩了酒气和戾气,划拳、罚酒,劝酒,一定要喝,不喝就是不给面子,是要被鄙视的,这样的酒局,一定要醉倒,然后午夜里散去,满身的臭气,人见而厌弃,醉着却不自知。

    中国的拼酒文化其实就是虐待和自虐的文化。通过虐待别人,获得成就感和主动感,通过自我虐待以示臣服,这都是人性最恶劣的一面。并不反对喝酒,但对于喜欢拼酒的人我是厌恶的。而且一个地方越喜欢拼酒,一定是经济不发达,人的素质不高。

    体面的人不拼酒,也不会硬逼别人喝酒。

    注:图文部分源于网络,侵删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劝     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yrw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