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是一个地方高度自治的国家,幼儿教育的改革也以地方或幼儿园为单位,没有全国统一的课程改革方案或课程大纲,甚至连州一级也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教育目标与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是幼儿园开办者自主决定的,多以游戏等自由活动为主,不进行读、写、算等基础知识的教学,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包括由幼师讲故事、教唱歌、做劳作、会话和带领儿童接触自然界等等。
尽管如此,一般幼儿园都通过适用于所有儿童的课程设置来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并通过积极的刺激来弥补儿童在家庭不利环境下造成的学习缺陷,以促进所有儿童得到健康发展。
德国新近幼儿园课程的特点可归纳如下:
1.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是加强孩子的自我意识,并进一步挖掘其个性特征。孩子应该被看成一个独立的人。幼儿园的任务是,通过一种家庭补充式的设施,为孩子营造一种舒适与快乐的气氛。
2.混合编组(interage grouping)而不是按年龄分组。通过异质分组强调尊重不同年龄孩童的相似性和相异性。
3.加强幼儿的积极性和生活经验。强调在游戏和运动中发展幼儿的自我。课程设计的重心是创设幼儿生活体验的活动空间和环境。 4.强调保育员是孩子的伙伴。应持有特别的耐心,鼓庭进行资助,发放教育津贴。1990年以后,政府改革了发放津贴的办法:每年上半年,每个儿童都能得到600马克的补助;下半年,则根据父母的实际收入来决定补助金额。政府的大力支持,使许多经济状况较差的家庭能够满足孩子的生活及教育需求。
自1987年开始,父母们就自发组织起来,在家庭之间开展互帮互助的活动,到1990年,已在全国范围内建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家庭互助联网系统,把不同的机构(如:儿童中心、儿童保育、儿童急救护理、亲子游戏小组、父母儿童之家、父母儿童协会、单亲父母小组等)全部协调起来,共同为儿童生存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尽管各地幼教或者方式不同,但看中的依然都是“家园共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