澡花一朵朵,想法一堆堆。
今天小澡哥读书,看到“什么是理论”的讨论,这对一个管理研究者来说相当重要。摘录读书笔记如下:
1. 理论属于主观世界的一个重要范畴,具有抽象性的特征。人们通过理论来揭示客观世界运行的规律。理论由四要素构成,即“what”要素,“how”要素,“why”要素和“who/when/where”要素。“what”要素指的是理论中所包含的概念和构念。“how”要素指理论中对概念关系的描述。“why”要素是对相关概念的解释。“who/when/where”要素是对理论边界的界定。
2. 准确理解理论的定义,需要把握以下四点:第一,理论具有解释的特征。没有“why”要素,很难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第二,从现有定义来看,“why”要素可能是其他理论,也可能是某些很难被证伪的假定。第三,理论不应该仅仅只一个概念,而是若干(至少两个)概念关系的陈述。也就是说,理论是由一个或几个命题组成。第四,理论本身并不具有真理性,理论是建立在某些假定前提之下的一组命题和假设。研究者的工作是发现或创造新知识,如果默认理论是真理的代名词,则不利于知识创新。
3. 既然理论是一个不代表对与错的中性概念,那么什么是好理论呢?其实,对好理论的判断没有唯一标准,站在不同的价值立场上,“好”的标准是不同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判断一个理论是不是一个好理论。
第一,新颖的理论是好理论。对一个学者而言,特别是对于那些专注于理论开发的研究者而言,如果他的工作没有达到前人的知识高度,或者仅仅是重复了他人的观点,其活动从本质上来说就不是理论开发工作,只能算是传播和检验。
第二,具有可证伪性的理论是好理论。按照波普的观点,人类不可能发现终极正确的理论,我们判断真理性的方法是:当我们不能找到某理论的否定证据时,我们就认为该理论是正确的。实际上,假以时日,所有的现存理论都会呈现出它的谬误之处。因此,可证伪性就成为保证其真理性的必要条件。
第三,有效用的理论是好理论。所谓有效用,是指理论可以反映客观世界的现象,以及现象之间的关系。有效用的理论具有三个主要特征:(1)具有适当的抽象度;(2)具有较强的解释潜力;(3)具有预测充分性。
第四,与管理实践相关的理论是好理论。 有效用不等于实践相关性。所谓有效用是指理论可以用于实践,对实践具有潜在的影响力,但并一定对实践有现实的影响力。而实践相关性是指在特定的时空场景里,某理论与实践者关系的问题密切关联,可以比较直接地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实践者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
4. 理论研究追求的是抽象而有解释力的理性知识,而解决实践问题则需要具体而感性的知识。管理研究者首先追求的是“是与非”,实践者首先追求的是“利与害”,二者旨趣不同。一个实践者的成功并不要求其所做出的选择都具有理论价值,实际上很多企业都是通过跟进其他公司的行为而取得成功的,而非独创性。同样,新理论的学术价值并不在于其一定指导了实践,而在于其观点因为冲击了既有理论而给人以启发。如果它同时也对实践有重大影响,那当然是令人高兴的事情。
5. 理论开发有两个特征:第一,新理论必须与之前的知识发生联系,才能体现其价值。新理论的产生都是基于对旧理论的批判与修正,而不是从无到有的创新。第二,不是实践本身,而是对实践的抽象性思考,构成了新理论产生的必要条件。对实践的了解并不一定是理论开发的必要条件,很多理论提出者可能一生都没有深入到管理实践中去,至少可以说,他们的实践经验并不比其他人更丰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