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因为高温,限电。
吃完午饭,儿自觉关掉空调,打开风扇。我邀约他:“去楼下的星巴克蹭空调,我们可以看书,或者上网等。”他不愿挪窝,我就一个人出门。
出门等电梯,电梯已经在30楼停了20分钟了。另一部电梯已经不营业了。索性,步行下楼,也不是难事。
带了两本书,一本可以让思想自由驰骋的书,师父的《困于时间的教育诗学》,一本让思想得以规范的关于课标研读的书——《数学课课标课例式解读》。
02
店里一半的座位都有人,选了一个临街的位置。坐下后,才发现这里也开了一扇门,很多人进出,会将热气带进来,但既坐之,则安之。
师父的这本书很耐读,只要时间不同情境不同,感受也就不同。
师父说他读高二才读历史和地理,被惊呆了,一种渺小与短暂感从此就住进心间,后来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会自然而然拿出这副深深藏在心底的软尺。我也有一把深深藏在心底的软尺,那把软尺是对人的关怀,尤其是对底层人士的关怀,那种居高临下的人,我一般会敬而远之。
我不知道其他人读书时,是否有杂念跑出来。反正我会。比如,这时,我的杂念是将书和咖啡放在一起拍照,并告知三两人,然后,在心里给自己设了一个限:尽量不动手机,看能坚持多久。
翻开书继续阅读,会瞥见右手臂上一条约6厘米的红色划痕,这划痕不知道生于何时,也不知道生于何物,像是突然长出来的。我经常做了一些不自知的事情,是不是反应迟缓了呢?
关于阅读,师父说阅读是重要的推动力,但人是会思考的芦苇,即使他的识字有限,阅读欠缺,精神成长仍有可能达到令人惊叹的高度。我赞成师父的说法,阅读是用来促进思考或者改变思考的,所以在人的成长中,思考很重要。只是对于思考来说,阅读很重要。
03
接下来,我读得很专心,但也有旁逸斜出的时候。
有人进出的时候,我会在心里等着那扇门关上,才没有热气来冲击我。后来,进出的多了,我也就不再关心那件事了。
一边阅读,一边在旁边写下师父言语催生出来的句子。比如:思考催生劳作,“金句”都成虚无。比如:写下来,是一种插入。
不知怎的,想到新教师粉笔字打卡,群建立起了,但还未开始行动。今天无论如何,都要行动了。
在家里阅读时,没有任何声音,但我会不时的张望。
而在这里,周围很嘈杂,有人聊天,有人一直在用耳机讲话,但我却不会张望,而是专心在自己的阅读里。
所以,熟悉的地方,牵绊的多一些,专注就会少一些。
书读完,看时间,我专注了45分钟,一节课的时间。
04
师父总喜欢写李木的事情。这个李木是真的李木呢,还是类似一个“哈扎拉尔”的借喻呢?
“李木看山间树木久了,身上有股林间气息。”我把这个句子盯了很久,如果来形容我的话,那就是在尘世间呆久了,身上有股世俗味儿。人总是免不了俗气的,但只要不是太俗,能够雅俗共赏,才是真正的人。我更希望自己是在书里呆久了,有些书卷气儿。也希望自己在优雅的人间呆久了,有股优雅的气息。
李木说:其实人生最好的时光是在55岁到75岁之间,你别忘了享受。哈,我好像很快要迎来人生最好的时光了。我充满了期待,只是这期待,需要在当下多多修炼,才会有最好的时光。
有时很想找个人说话,但一般不会找到。师父说:“那就说给自己听吧,说给风,说给山间的露水。”我不是一个聒噪之人,也经常说话给自己听。
说给自己听,很安全,也很方便。
05
整本书的最后一篇《2022年春天,你也不过在拖时间》,是一篇长文,整整20页。
我写的这些,也不过在拖时间吧。
回来给儿子做了一碗面条,可以打95分的面条。
然后粉笔字打卡练习的事情确定了。
我应该是在该做出决策和执行的地方呆久了,身上有股行动派的气息。
无论如何,还是优雅一些,在这个39°C的夏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