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8724367/a4325e760209a79e.png)
1
嘉靖三年(1524年)正月,阳明先生的弟子朱子礼在诸暨县主政,身任县令的他去请教老师当如何为政,但阳明先生却对“为政”避而不谈,反而讲起了如何“为学”。朱子礼听后“退而省其身”,三个月过去,政绩便有了改观。
为什么反省可以作用于工作提升呢?来看朱子礼是如何反省的:惩己之忿,而因以得民之所恶也;窒己之欲,而因以得民之所好也;舍己之利,而因以得民之所趋也;惕己之易,而因以得民之所忽也;去己之蠹,而因以得民之所患也;明己之性,而因以得民之所同也。
一个人看到了自己的忿心,就能知道百姓讨厌什么;克除自己的欲望,就能知道百姓想要什么;舍弃自己的名利,就能以百姓渴望为追求;警惕自己认为容易的事,就能避免在为百姓办事时产生忽心;去掉自己的贪欲,就能知道百姓所担心的是什么。
人同此心,推己及人,通过自省洞察人性,读懂了自己,就读懂了他人,看起来是在为学,实际是在“心”上体悟到了为政之道。因而朱子礼会有这样的感叹:“吾乃今知学之可以为政也已!”
过了一段时间,朱子礼又去向阳明先生请教如何为学,但阳明先生又“与之言政而不及学。”
这次朱子礼“退而修其职”:平民之所恶,而因以惩己之忿也;从民之所好,而因以窒己之欲也;顺民之所趋,而因以舍己之利也;警民之所忽,而因以惕己之易也;拯民之所患,而因以去己之蠹也;复民之所同,而因以明己之性也。
身为百姓父母官,朱子礼要解决百姓讨厌的问题,而这个过程正好也是磨炼克除自己忿心的机会。以百姓的利益为利益,自然就能舍弃自己的私利。百姓是一面镜子,能照见自己的各种私心杂念,去掉心上的错误认知和过度欲望,在利益他人的同时,自然能精进求学、提高心性。因而一年之后,朱子礼又由衷感叹:“吾乃今知政之可以为学也已!”
又过了一段时间,朱子礼向阳明先生请教“政与学之要”,先生用《大学》中的“明德、亲民”为此做了总结:明德、亲民,一也。古之人明明德以亲其民,亲民所以明其明德也。是故明明德,体也;亲民,用也。而止至善,其要矣。
修炼品德与亲民爱民是一件事,圣贤通过明心养性来实现亲民,明心为本体,亲民为发用。止于至善,便是达致良知,也就是说,致良知就是为政为学之要啊。正如朱子礼闻后所言:“学所以为政,而政所以为学,皆不外乎良知焉。信乎,止至善其要也矣!”
2
在学习经典的路上,有不少人都会因为工作太忙而放下学习:客户投诉了,员工离职了,产品创新遇到困难了……你我同朱子礼一样,每天可能都有各种问题亟待解决。但其实,为政与为学是一件事,为商与为学也是一件事,都是在致良知。
作为企业经营者,朱子礼问学带来的启示是:好的领导力是管理己心,而非治理他人。通过内省更好地读懂自己,进而读懂他人,就能做出顺应且利益人心之事,而在这个过程中,又能通过他人照见自己的不足,继而再次反省,由此实现自我循环式提升。
阳明心学是入世之学,是“事上磨炼”之学。学习经典贵在践行,贵在真肯用功,贵在去除心中错误认知和过度欲望,心纯见真,一颗澄澈之心,自能成就更高格局境界的人生事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