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孙权在曹丕,刘备先后称帝后,于公元229年四月,正式称帝。蜀汉的一些大臣认为孙权称帝是僭越,要求马上同东吴断绝往来。诸葛亮力排众议,认为蜀汉目前的主要敌人是魏国,应继续保持和东吴的联盟,攻伐魏国。
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魏国,出兵祁山。魏国派大将司马懿和张等一起率领人马开赴祁山。诸葛亮把一部分将士留在祁山,自己率领主力进攻司马懿。
司马懿知道诸葛亮孤军深入,带的军粮也不多,就在险要的地方筑好营垒,坚守不出。后来,魏军将领一再请求出战,并用话来讥刺司马懿。司马懿只好与诸葛亮打了一仗,结果被蜀军打得溃不成军。
诸葛亮几次出兵,往往因为粮食供应不上而退兵,这次又是如此。他接受了这个教训,设计了两种运输工具,叫做木牛,流马(就是两种经过改革的小车),用它们把粮食运到斜谷口囤积起来,斜谷口就是现在陕西眉县西南。
公元234年,诸葛亮做好了充分准备,带领十万大军北伐魏国。他派使者到东吴,约孙权同时对魏国发起进攻,两面夹击魏国。
诸葛亮大军出了斜谷口,在渭水南岸的五丈原构筑营垒,准备长期作战;另外,派遣一部分兵士在五丈原屯田,跟当地的老百姓一起耕种。魏明帝派司马懿率领魏军渡过渭水,也筑起营垒防守,和蜀军对峙起来。
孙权接到诸葛亮的信,马上派出三路大军进攻魏国。魏明帝一面亲自率领大军开赴南面抵挡东吴的进攻;一面命令司马懿只许在五丈原坚守,不准出战。
诸葛亮焦急地等待东吴进兵的战况,但是结果令他很失望:孙权的进攻以失败而告终。他想跟魏军决战,但是司马懿始终固守营垒,任凭诸葛亮怎么骂阵,就是坚守不出。双方在那里相持了一百多天。
诸葛亮在猜司马懿的心理,司马懿也是一样。有一回,诸葛亮派使者去魏营挑战,司马懿为了了解情况,假意殷勤地接待使者。跟使者聊天。这个使者是大嘴巴子,有问必答。司马懿问:你们丞相公事一定很忙吧?使者说:丞相特别忙,军营里大事小事都亲自过问。他每天早早起来,很晚才睡。只是近来胃口不好,吃得很少。这里我要说一句,诸葛亮为啥大事小事一把抓,那是诸葛亮性格因素。因为诸葛亮经历造成他没有安全感,所以想什么东西都抓在手里。
使者走后,司马懿就跟左右将士说:你们看,诸葛亮吃得少,又要处理繁重的事物,能支撑得长久吗?
不出司马懿预料,诸葛亮由于过度操劳,终于病死在五丈原。
后主刘禅得知诸葛亮生了大病,赶快派遣大臣李福到五丈原来慰问。诸葛亮对李福说:我明白你的意思,您想知道谁来接替我,我看就是蒋琬吧。
过了几天,年仅54岁的诸葛亮病死在军营中。
按照诸葛亮生前的嘱咐,蜀军将领封锁了他去世的消息。他们把尸体裹在车里,布置各路人马有秩序地撤退。
司马懿探听到诸葛亮病死的消息,立刻带领魏军去追蜀军。刚过五丈原,忽然蜀军的旗帜转了方向,一阵战鼓想起,兵士们转身掩杀过来。司马懿大吃一惊,赶快掉转马头,下命令撤退。等魏军离得远了,蜀军将领才不慌不忙地把全部人马撤回五丈原。
诸葛亮虽然没有实现统一五丈原的愿望,但是他的智慧和品格,一直被后代的人所称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