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很瘦,的确体弱。整日面黄黄的,没精打采。佝偻着背,脚步瘸趔不稳,厚厚的棉衣竟裹不住挑起的肩胛骨。
记忆中的母亲不是这样的。面色红润,声若洪钟,步履轻盈,昂首挺胸的母亲,哪去了?
探视的时辰,医院的暖气还不错,阳光正穿透了窗玻璃,照在床脚。母亲很是悠闲地半坐半躺在那,嘴角挂着笑,静静地等着午饭。
我手里提的,只是一炖盅添头——肉糜粥。
听说肉糜粥最补羸弱,仔细查来,原不过是很随意的一款咸粥,《芈月传》曾大肆提及过。倒是戳中我担心母亲的心。也许,母亲在吃后,会养得白白胖胖也说不准。
从来都是没心没肺地吃了睡睡了吃,不曾有过牵绊。记不得了,从哪一日开始,心头也开始有了焦急,焦急住院的母亲耽误事,让我这米虫回家蹭饭时,没得吃。
人能吃是福。
母亲很羡慕胖子。总说,胖子有福相,能吃能睡身体好。一到吃饭桌上,母亲总碎嘴叨叨,多吃点多吃点,吃的多长得壮。也不管胃的容量大小,从小小起就这样,喂大了三个子女及孙辈,一个个小麻杆似的高得很,吃得多却都干瘦,体质一般。因为这,母亲挺失落。
咨询的几个胖子多爱喝粥,中医大夫也这般建议,喝粥养胃。
仔细想想,熬粥要熬火候、熬时间、熬耐心,是很有技巧的,当然会特别有营养。要想熬的粥黏稠且香,要调油,加藕粉,甩蛋液,添蔬菜汁,煨海鲜,煮地干货,烹咸鱼、咸肉、瑶柱、扇贝……肉糜粥真的很香。
肉糜必腌渍,加水2小勺,加黄酒,加生抽,加生粉。焯水?炒制?应该味道都好。关键是加水,等量的水,武火下锅,滚起调味。我很用心,一晚上忙活着照本宣科,只期待有个白白胖胖的妈。
要咸香得加盐,加香葱、香油、胡椒粉;酸甜可口要调柠檬、冰糖、牛奶、番茄汁;喜辣可入胡椒、芥沫、辣椒、海鲜酱;开胃添点儿老陈醋、酸浆水、山楂糕……我的笔记满满当当,我想有个白白胖胖的妈。
腊梅在桌角悄悄露出桂花色,一瞥之间就想起好吃的:酒酿圆子桂花糕,糯米团子豆沙包,糍粑藕盒炒年糕,母亲咋做都那么好吃。看着,熬粥,竟也有些饿了。
冬日一上午,香气氤氲,人很迷糊,我想吃的紧,可母亲哪里还能再去做这些?炖汤、煲粥,我很专注,我要把母亲养的白白胖胖的,米虫的未来,还要蹭吃蹭喝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