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知乎上看到的,认为不错拿来看看:知乎
中国大陆影视界“天下五绝”
— —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
陈道明、王志文、陈宝国、张国立、李雪健
文/荞麦花开
内地影视界老戏骨大多出于话剧舞台,男演员尤其极一时之胜,以生年而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生人朱旭、郑榕、王冰、蓝天野、焦晃、许还山、马精武、修宗迪、杨在葆、王铁成、戈治均、郑天庸……诸位老前辈德艺双馨,功力深湛;四十年代生人李保田、鲍国安是最杰出的两位;五十年代生人则更是群星璀璨,蔚为壮观:李雪健、陈道明、陈宝国、唐国强、李幼斌、张国立、马少骅、葛优、刘佩琦、张志坚、濮存昕、张丰毅、李诚儒……可称是中国中年男演员的中流砥柱。另,王志文、姜文两位虽是六十年代生人,但其演艺生涯与二陈等人同期,也可算“演艺史”意义上的五十年代人。以下以“五十年代男演员”(“五十年代男演员”主要成就领域为电视剧,仅姜文、葛优两位主攻电影,故姜、葛不参与讨论)为界域,戏排一个“天下五绝”。
东邪陈道明
五绝之中,最“文”者为桃花岛主;一般认为,中国演员中最“文化人”的,是陈道明(尽管就个人了解,陈道明读书以西方经典为主,就中国古代文史而言,他未必有唐国强造诣深)。
五绝之中,骨子里最忠孝节义的,不是其他,正是外表非汤武薄周孔的黄药师,盖其人鄙薄世人以礼法为表欺世盗名,故特以非圣无法之面目示人,观其痛呼狂歌,哭笑由心,其实骨子里正是嵇康阮籍一类魏晋风骨之真人物;陈道明多被世人误读为一“葛爷”,其不配合之真性情与姜文、王志文合列媒体最怵三位大爷,但其实他不过是厌烦被俗人纠葛利用懒与周旋罢了,其内心“三观”再端正不过——君不见,时下微博微信上各种真真假假冠他名下的鸡汤人生哲理段子,君不见,他在《一年级》教学生以正确的表演理念、在《传承者》怒斥一帮青年团评委对传统文化没有敬畏诚恳平恕之心,君不见,他在两会期间屡次疾呼影视界文艺圈需有文化责任、文化自觉……各种正能量啊!
五绝之中,黄老邪最为博擅众绝,武学而外,天文地理、五行八卦、奇门遁甲、琴棋书画、算数兵略……无不精擅,允为当世第一大家。陈道明文体特长虽必不及黄岛主之深,然单论一个“广”字,或亦不遑多让:陈于运动则有高球篮球足球麻将(好吧麻将也算,他得过麻将比赛冠军这事儿您知道不),于书画则双擅,于音乐则众乐咸长,譬如“用乐器为道具”于影视演出中,粗略统计,则有钢琴(《我的1919》、《一江春水向东流》、《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归来》),有二胡(《沙家浜》),有口琴(《一地鸡毛》),有手风琴(《黑洞》),有洞箫(《绍兴师爷》),有横笛(《大汉天子》)……陈道明“用乐器为道具”自非“炫技”,而是为表现特定人物的特有气质的一记妙手。如《绍兴师爷》中方敬斋的洞箫:“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的方敬斋,倚人作幕,孤苦落寞,最贴心的知己就是那一支洞箫。竹林边,流水旁,风日里,他往往吹箫。箫声里既有仕途不通年华空老的不甘,也有功业未立家室何成的伤情。他让出心爱女子秀梅,在秀梅与董瑞新婚之际,独处斗室独吹洞箫。王褒《洞箫赋》:“知音者乐而悲之……闻其悲声,则莫不怆然累欷,撆涕抆泪。”马融《长笛赋》:“听声类形,状似流水,又象飞鸿。”如果说横笛声悠远清旷,状似“流水飞鸿”,适可发东方朔高士逸气(《大汉天子》);那么,洞箫音孤寂低沉,令人“怆然抆泪”,正为表方敬斋穷士心音。陈道明说:“(给所演角色)加点色,人物就丰富些。那部《北京人在纽约》,我就想过,王起明(按:后来陈道明因故退出剧组,没演此角色。姜文入组接演)最初就得让他吹小号、长号或是黑管什么的,气质可以粗犷些,不该是拉提琴的。在乐队里,搞什么乐器,人就会有什么样的气质,这是很细微可又很明显的区别,可是不该忽视。”(1995年《上海人在东京》片场专访陈道明《我是半瓶子醋晃荡》)蒋雯丽曾评她搭档过的男演员:陈道明“清雅”、“精致”——精致,即是细腻,功夫下在纤毫之分。
然而黄药师之能稳坐“天下五绝”之东席,以上所述皆“加分项”而非基本盘,东邪靠的还是实打实的硬功夫;与其他四绝相比,陈道明粉丝众多,特别是女粉几乎实现了从师奶到少女的全频覆盖,以至于被人一说似乎便只是“文化、内涵、人品、气质、颜值”神马的存在,好像演技而论只是一个水货?此论之谬,亦已甚矣!关于陈道明的表演,最为大众熟知的一句谬论是“陈道明演谁都一个样”,事实上,还不须看“视帝”陈道明的主要成就领域——电视剧角色,单看他的18次电影演出,便可知陈道明真可谓是“百人百面”:
从正反角色看:正面有知青连长曹铁强、锄奸科长许志、外交官顾维钧,反面则有日本军官笠原萧、汉奸丁默村,“无间道”则有卧底警察“沈澄”、国军中共方卧底阎锦文。
从高下阶层看:高层有蒋介石、秦始皇、同治帝、周瑜;中层有顾维钧、阎锦文、王德清(不是官员就是军官);底层人物则最多,陆焉识为劳改教授、旭为画家、满天红为皮影艺人、乌长安为八旗子弟、许志为小科长、曹铁强为小连长……
从性格差异看:曹铁强、许志正气,鬼子军官笠原萧有人情味人性化不脸谱化,乌长安八旗子弟游手好闲,同治帝猥琐好色,汉奸丁默村变态阴险,皮影艺人满天红豪爽大胆正义有趣,外交官顾维钧儒雅正气,秦始皇霸气,画家旭深沉真情,阎锦文酷帅,华定邦神叨叨寻求心理救赎,王德清父爱如山悲情慈父,蒋介石外忧内患心焦神疲,陆焉识儒雅温厚人性光辉……
——可以掷地有声地说:演员陈道明真可谓是“对得起这个职业”,“演一个是一个”,他的演出很好地做到了各具其面而颇具深度。
除上所述,我这里特为要提及的一点是,陈道明与李雪健、王志文、陈宝国、张国立四绝,乃或其他大多数演员不同的是,他是一“表达型”的演员,他的演出兼顾了角色塑造和自我表达。
盖陈之为演员,与其他名角如李雪健先生等人不同,其他好演员之好,在于按照导演编剧指令完成得好,如李之老好人宋大成、黑老大冯敬尧、病态暴戾之秦王、奴性入骨之宋江;陈之好,在于他在完成人物塑造(如冷酸之方鸿渐、贵重之八贤王、庸懦之陈一平)之外,复有自身文人风骨的强烈灌注、人文精神的一贯表达:方鸿渐别唐晓芙,在钱先生笔下不免萎弱,陈道明演去,自有不为外力所夺之傲然,八贤王为国为民不惜牺牲自己,哪怕在刑场临刑前帘帷四垂空无一人之际,都不肯为自己的傲骨流下一滴泪,却为自己伤了朋友(包拯)的心、“利用朋友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情”,那么轻易地流下一行泪,陈一平那么庸懦,也只在作案后哭了那么一次,自那以后,即便到疯,他也没再流一滴泪。我之写陈,最深处,就是要把陈道明潜藏于他那些或伟岸或卑微或高位或庸凡的芸芸众生骨子里那一根不变的傲骨打磨出来,让观众看到他傲然不屈的熠熠闪光。
苏诗有句:空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回,吐向君家雪色壁。——原来,苏轼作画,何尝是为画,不过借以画出自己高傲不屈之个性风骨。愚意,陈道明演戏,何尝是演戏,不过借以表达自身高傲不屈之个性风骨。“森然欲作不可回”,苏轼在中国画史中是“文人画”的开创者——不妨说,陈道明在中国演艺界中是“文人戏”的开创者。这个“文人戏”不是指演文人,而是他基本上所有的演出都贯注了一个真正文人的风骨与傲然。哪怕庸懦胆小一身如藏如陈一平,还是有居然公然对测谎说不。这是陈道明演出最令人啧啧称叹之处。这根傲骨是陈道明和他的角色最深入腠理的灵魂底色。海明威:“人可以毁灭,但不能屈服。”(《老人与海》)陈道明说他最欣赏的人物是《白鹿原》中那个哪怕被打折了还是挺着腰杆的白嘉轩。又,苏诗: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愚意演艺亦然。演一个人物就只是这个人物(大众普通视角下这类人物“应该是”的样子),可以说是一个好演员,但定然不是一个杰出演员。《冬至》里,陈道明演陈一平,如果只是演一个庸懦胆小的普通人的转变,其实也不过如此——或者说,这样的演出,哪个演员都可,何必陈道明?陈道明演,这个人物最后就透出陈道明的独有理解和思考,他有他作案后只那一次流泪的孤傲,他有他内心深处的目无余子,他有他深夜旷野魔笛里浩渺深藏的魔念——这是专属无他的,这才是“陈”一平,塑造人物到此境界才真能称“艺术”。这是陈道明入骨沁髓的味道。
![](https://img.haomeiwen.com/i2360285/b931223fabc12f69.jpg)
作者:荞麦花开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736134/answer/8281713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