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生活,温馨也纷扰的童年中国式亲情,最难懂的江湖
19岁那年,母亲带着我踏上了求学的列车。从那时起,我便一路向南,求职工作、结婚生女,与故乡渐行渐远。随着父母来到我所定居的城市一家团聚,能够回去的机会也越来越少。所以,之于我而言,很多时候故乡真的成了想回却又回不去的地方。
在外面工作生活久了,会时常怀念故乡。曾经有人问过我为何那么想回去看看,毕竟父母已经来到身边。我想,不是那一抹蓝天,也不是那舒缓的生活节奏,而是故乡与我血脉相连的那群人。
我从小在外婆家长大,因为独生子女的缘故,更多时候把表兄妹们当做儿时的玩伴。生活在小镇上,最大的好处是方便大家彼此照应,每当逢年过节和长辈的生日,家庭聚会必定是少不了的。随之而来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摩擦与隔阂也不可避免。
于是,从儿时到长大成人,我开始觉得,那时的喜怒哀乐不仅是一个家庭的,更是一个家族的。那段时光让我倍感温馨和怀念,也让我觉得人生的滋味五味杂陈,亲情不仅是因血缘而产生的简单关系,更是一种相处模式和值得好好经营研究的学问。
毕竟,家和才能万事兴。
亲兄弟,要不要明算账
从古至今,兄弟之情一向为人们所重视和敬畏。“兄弟如手足”、“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从这些古语中足可以看出血缘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而伯仲叔季这一古代对兄弟的排行,也表明我们历来看重兄弟情义。
只是,这个把亲情看得尤为珍贵的民族,却往往把竞争也给了最亲近的人,他们更习惯拿身边的人做比较甚至做假想敌。且不要说曹植那首著名的《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还有诸多宫斗剧中所展现的手足相残、兵戈相向,更让人不寒而战。
现实生活中,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之后,因为老人赡养、财产分配等原因反目成仇的兄弟姐妹不在少数,居家过日子你来我往的各种鸡毛蒜皮导致点摩擦矛盾更是常见。这种时候,真让人觉得“生活就像一团麻,还有那解不开的小疙瘩”。
只是,个体的成长意味着分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每一个小家庭的成立也意味着一种新的秩序油然而生,而所有的人应该遵守这种秩序与规则。不打扰、不扰乱这种秩序何曾不是对亲情的一种珍视。亲兄弟之间也要明白成人后这种微妙的变化,账还是要算的,只是没有必要处处都要算得清。亲情关系不是经济学,也不是生意场,毕竟打断了骨头还连着筋。
大规则遵守,小细节灵活,这才是家。
是媳妇熬成的婆,也是妈
看了那么多影视作品,看了婆媳之间的各种过招,我经常会说,婆媳关系真的很难相处。对于媳妇而言,没有血缘关系,但人前人后都要叫声妈,想想对一个女人来说挺不容易的;对婆婆而言,自己养育了二十几年的儿子,和另一个女人朝夕相处,心里大概总有些不是滋味吧。
也许,我们换个角度去思考就会好一些。哪个人的行为举止和生活习惯没有原生家庭的烙印呢,选择了接纳一个男人,就选择去好好面对一个家庭。而每个女人出嫁前都是父母的公主和掌上明珠,进了你的家门就不再是别人家的孩子,对待孩子总归要多些宽容和引导,这样婆婆自然也会心宽很多。
进入职场后,和同事们工作之余总会谈及婆媳关系那些家长里短,这些年的所见所闻所经历也足以证明,如果你足够爱一个男人,这个男人也值得你爱,那么你一定会好好经营你与婆婆的关系。
所有的经营,都始于接纳,这就是爱。
那些莫须有的为你好中国式亲情,最难懂的江湖
到了一定的年纪,家庭聚会上,必然有人问起我们的薪水、个人感情、何时买房结婚成家立业,这时七大姑八大姨的各种高见常常让我们无所适从。
有了自己的孩子,双方父母对隔辈人疼爱有加,对我们的抚养教育方式总是充满各种质疑,想法言辞的碰撞总会让我们无奈不解。
时光慢慢流逝,年华渐渐老去,于是我们也明白了一种叫做经验的东西。不管当年亲人对我们的关心是出于怎样的想法,是否有点自以为是的味道,时间和经历会让我们一点一点释怀,也会让我们知道真诚有时候也会走些弯路才会与我们遇见。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这就是生活。
中国式亲情,如同行走的江湖。需要见招拆招的功夫,也需要以柔克刚的智慧。一招一式都从生活中学,一点一滴都从真诚中来。愿你我出走多年,归来时仍热爱这江湖,对所有亲情保有一颗赤子之心,珍视感恩这一世的所有相遇,相信这便是幸福的源泉。
文/静静 图/网络
本文是静静的原创文章,感谢阅读和转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