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武自从辅政后,便常有翦除宦官之意,陈蕃也素有此心,他们在朝堂会议时,陈蕃悄悄地对窦武说:“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在先帝时就操弄国家权柄,把天下搞得乌烟瘴气,百姓纷扰,罪祸就是他们。现在不诛杀曹节等人,以后就难办。”窦武非常同意他的想法。
汉灵帝建宁元年(公元168年)五月日食,窦武借此为由,请求窦太后诛除宦官,并先下手先诛杀中常侍管霸、苏康,还要动手杀曹节等人,窦太后犹豫未决,拖延了时间
八月,刘瑜写信劝窦武、陈蕃立即动手,以防意外之变。窦武马上着手准备,罢免了黄门令魏彪,以亲己的小黄门山冰代之,将狡猾的长乐尚书郑飒关进北寺狱。陈蕃建议立即杀了郑飒,窦武不同意,命令山冰等人审问之,供辞连及曹节、王甫等宦官,窦武打算将其一并上奏收捕。
是夜,窦武归府住宿时,宦官朱瑀得知消息,偷看了他的奏章,骂道:“宦官放纵非法的当然可以杀。我们这些人有什么罪呢,何以应该一起族灭?”因此大呼喊道:“陈蕃、窦武奏请太后废帝,这是大逆不道!”在晚上立即召集他的亲信强壮有力的长乐从官史共普、张亮等十七人。曹节听说后,惊慌失措,于是挟持灵帝,关闭宫门,胁迫尚书官属写诏,任命王甫为黄门令,持节到北寺狱收捕尹勋、山冰等人。山冰怀疑,不接受,王甫于是杀山冰及尹勋,并释放了郑飒。接着劫持窦太后,夺去玺书。并使郑飒等持节收捕窦武等人。窦武不奉诏,驰入步兵营,射杀使者,并召集北军数千人屯于都亭下,对军士下令:“黄门宦官反叛,尽力诛杀的封侯重赏。”
王甫矫诏令少府周靖行车骑将军,假节,当时护匈奴中郎将张奂刚刚率军回师,不明状况,被王甫利用,命其与周靖率五营军士讨伐窦武。深夜,王甫率领虎贲、羽林、厩马刍、都侯、剑卓戈士,共一千多人,出屯朱雀掖门,与张奂等的部队会合。次日早晨,两军对阵于阙下。王甫的军士逐渐增多,对窦武之军喊道:“窦武反,你们都是禁兵,应当保卫宫省,为什么跟着反叛的人呢?先投降的有赏!”营府军士素来畏服宦官,到了中午,窦武之兵几乎散光了。最后,窦武被围,自杀,被枭首于洛阳都亭。他的宗亲、宾客、姻属都被杀害。家属被流放遥远的日南郡比景县。窦太后也被软禁于云台。
窦武要诛灭所有宦官,这么大的事,他不一气呵成,一战而定,还不紧不慢,中间还离开皇宫,回家休假。政变的关键,在于掌握政权的合法性,因为参与政变的对垒双方是很少一部分人,决定胜败的取决于其他人怎么站队。而其他人不知道谁强谁弱,只要服从现有合法权力,就算败了也没罪。而站错了队,就是反贼,就有灭族的风险。
太后、皇帝的玺绶、符节、诏书,就是合法权力。窦武离开皇宫,就让宦官们掌控皇宫,挟持太后和皇帝,掌握全部印绶符节,取得全部合法权力,之后将他们一举诛灭。窦武之愚笨轻率,实在不该参与这种你死我活的斗争。
俗话说:“一不做,二不休。”宦官们就是这样,不干则已,一干就干到底。窦武呢,他相反,一不做,二还要休,就休了一个万事皆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