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经济学是什么:家庭成员各司其职,工作、家务、学习…谁有权选择电视节目,谁去洗碗,一个家庭面临了许多决策,决定了家庭成员各自的工作与回报。家庭成员各司其职各享其果,与家庭一样,社会资源由于其稀缺性无法满足每个人的欲望,所以需要管理分配。
经济学就是研究社会如何管理稀缺资源。(微观经济学不关注不稀缺的资源比如:阳光、云朵、空气。)
经济学覆盖广、内容多,但是有十大原理贯彻纵横于整部经济学中,不得不提。它们看似简单,实则环环相扣。
经济学十大原理(三方面):
一、人们如何做出决策
1、人们需要权衡取舍
人无时无刻不面临着取舍与权衡,获得一些必然会失去一些。包括:
取舍利益的得失:你花100元购买了A物品,同时也必然丧失了用这笔钱买物品B的利益。
权衡平等与效率:平等是指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效率指社会能从稀缺资源中获得到的最大利益。权衡平等与效率的经典例子:税收是一种解决贫富差距促进平等的手段,然而对收入的收税削减了生存积极性从而降低了效率。故社会要平衡平等与效率做出抉择。
2、物品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如果你报名了一个培训课程,你所花费的成本不仅仅是培训费用,还有隐性的成本:时间,这段舍弃时间你本可以用来休闲、工作。前面的原理1表明人们面临利益的取舍,所舍弃的所有便是成本。这里引出一个概念机会成本:
一种东西的机会成本指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经济学家普遍假设:人是理性的,理性人指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其目标。在经济中体现为企业尽量追求最大利润,消费者尽量追求最大优惠。
是非黑白中有千种灰度,说一不二外更万般小数。生活中的许多决策不是做与不做,而是量的大小。例如每天都会选择吃饭,但会吃饭的量上作出变化,这就是指边际变动。同样经济中讨论的问题也不是买卖与否,而是买卖多少。
理性人通常通过比较边际效益与边际成本来做出边际变动。
边际变动影响经济参与人的许多决策。例如,航空公司的座位平均成本为500元,理应不会接受低于500的票价,然而现实生活中会出现很多的特价票。设想一架飞机即将起飞前仍有10个座位,有消费者出价300元航空公司仍然会卖的,因为在航班已经确定的情况下,增加一个乘客的边际成本很小,而边际收入是300元,故交易达成。
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激励(incentive),指会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它往往会影响人们在经济中的决策。例如:油价的上涨会带来汽车销量的下降。整个经济学都是在讨论激励对决策的影响。
需要注意的是,经济学者总能看得长远深邃—预见激励的直接影响与间接影响。汽油的价格上涨带来了汽车销量下降,却带来了自行车销量上升,带来了航空公司成本的提高,也带来了节能型飞机订单的增多。一个带来正面直接影响的激励可能会带来负面的间接激励,这需要经济参与人能够准确把握。
二、人们如何相互交易
5、贸易可以改善每个人状况
虽然世界各国存在贸易竞争与制裁,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贸易会使所有人的状况都得到改善。(贸易是双方自愿的,如果不是有益的话根本不会产生贸易)。
可以想像没有贸易的世界,一个家庭的生存依赖于自产自销,自己种植粮食自己织制衣服,筹制柴米油盐都是十分困难和繁琐的,更何况高科技含量的工业产品,无从谈起。
对于国际贸易之间也是如此,虽然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有失公平,但不可否认的是贸易区对双方都带来了生存效率的提高,只是这种福利向发达国家倾斜更多。
究其原因,相互交易可促使专业化生产,提升效率与总产值。这在以后的章节会详细介绍。
6、市场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在资源的配置机制方面,除市场与价格机制外,还有其他机制。
比如:在久远的战争时期,甚至动物世界中,配置资源的是“武力机制”;在商业不发达的封建社会,甚至并不久远的计划经济时代,配置资源的是“等级/权利机制”;在一间教室里,早到的人得到最好的座位,配置资源的是“时间机制”。以上机制统称为[非价格机制]。
为什么微观经济学单研究市场与价格机制,或者说,相对于其他机制,市场与价格机制的优点是什么?
简短而抽象地说,市场与价格机制的优点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是各种配置机制中,最不会带来“社会性浪费”的一种机制。
许多读者都知道苏联与中国早期的计划经济,以及欧美国家奉行的市场经济。计划经济的目的是分配资源,安排生产,均匀产品,然而事实证明完全由政府控制计划经济是低效率的,政府无法准确及时地衡量产品的供求信息,也无法鼓励群众积极生产,更无法避免的是分配中所造成的行政冗余与贪污腐败。于是计划经济遭到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摈弃。
取而代之的是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动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各自的决策达成宏观上资源的合理配置的经济模式。乍一看,市场经济是一个谜,没有任何一个人追求整个社会的福利,所有的卖家买家都是在追求各自的最大利益,然而正是在卖家买家的对立中达成最公平有效的经济平衡。正如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说:市场经济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决定了资源的合理配置。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政府改善市场政府有时候可以改善市场,主要的改善体现在两个个方面:提高效率,促进平等。
提升效率:市场在一般情况下能够有效配置资源,让蛋糕做得更大,然而有的时候会适得其反,经济学家用市场失灵这个概念来指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市场失灵主要有四种原因,一为外部性(指一个人的行为对他人福利的影响),例如,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污染,这实际上损害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利益,然而工厂并没有支付赔偿。二为市场势力,即指小部分集体的垄断企业势力操纵市场。这些问题都需要政府来解决。三为公告资源,我们需要政府维护社会治安的稳定,我们需要政府保护人民的产权(个人拥有并控制稀有资源的能力),我们需要道路、军队、警察…然而这些公共资源是在市场中无法实现的。四为信息不对称(以后章节展开)。
促进平等:众所周知,市场经济下可能会造成贫富差距过大,为了保障穷人的生活水平,政府依据税收来实行福利制度。(增加税收促进平等会带来效率额下降,这里需要抉择,与原理一相呼应,在后面的章节会具体讨论税收的影响。)
三、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8、国家生活水平取决于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
各国之间的人民为了生产付出的劳动艰辛看似相差不大,然而各国之间的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极大,其根本原因是生产率(每一单位劳动投入所产生的物品与劳务)的差距,而造成生产率差距的原因:教育、工具、技能、科技...发达国家由于其高生产率往往有更多的科研教育投入从而实现良性循环,发展中国家也亟需增加教育科研投入缩小差距。
9、政府发行过多货币会造成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的概念想必大家十分熟悉,指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造成货币贬值的原因就是政府发行过多的货币。众所周知,中国的银行利率是很难跑过通货膨胀率的,所以放在银行的钱数年后虽然有面值的增长,其实购买力可能缩水。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上面说到政府发行过多货币会造成通货膨胀,那为什么还要大量印制钞票呢,其重要一项功能就是短期内促进经济,增加就业,其长期效果是会在长期后造成通货膨胀。中国政府也曾经在08年金融危机时候启动四万亿计划刺激市场经济,是一个鲜活的例子。
大发货币有利有弊,这里又面临了一对抉择:短期促进经济,长期通货稳定。
增加货币发行影响总结:
十大原理看似简单,实则环环相扣,贯彻经济学始终。以后的内容中将会围绕这十条原则展开,详细探讨微观经济与宏观经济的世界。
附本章知识构架:
本章知识构架关键概念回顾(文中粗体标注):
经济学、效率、平等、机会成本、理性人、边际变动、激励、市场经济、产权、市场失灵、外部性、市场势力、生产率、通货膨胀
关注本专题,陪你读经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