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与幽隐

作者: 钟予 | 来源:发表于2018-06-03 17:22 被阅读38次

    你说你很矛盾,一方面想要隐居,一方面又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光耀的名人,受人注目。你说:“想隐居是因为世界太浮华,想受人注目大概是因为自己有这份才情吧?”

    其实,你一点也不例外。林语堂博士就曾有名句,嘲笑自己“蜘踌闹市说隐居”。

    我也正如林博士所说,一年到头向往山林幽隐,却极少时间真的去看看山林,别说在山林去居住了。

    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人们经常是一面喜欢幽隐,一面乱入繁华呢?

    我想,这就正是人的天性了!

    我们的天性有此两面。一面想要表达自己并得到别人的认可,一面想要摆脱这种无形的催迫,而希望遗世独立以求得心灵的自由。

    事实上,我们无论有多高的才华和才干,如果这世界只剩了自己,也就证明不了自己的价值,我们必须在人群之中,通过别人的评价,得到别人的接纳,才会显出个人的价值。而这对个人价值的肯定,是每个人先天的需求。如果说,人生有什么意义,那么,这一肯定,就是使人觉得有意义的力量之一。否则,穿衣吃饭,以终天年,岂不枉来一世。

    我想,造物者一定在当初创造的时候,给了人类一种任务。它让我们彼此帮忙,各自贡献所长,使大家能互相弥补,彼此照顾。卖菜的,送货的,收垃圾的,弥补艺术家的虚无缥缈;艺术家弥补人们在现实生活中,对精神自由的渴求。商人帮忙艺术家去推销他们的作品,使它能够普及;艺术家给商人心灵上的提升,也得商人带来金钱财富。世上有喜欢烹调的人,有喜欢的种菜的人,有喜欢操纵机器的人,有喜欢发明的人……各式各样的人们,组成了社会,生活才可以顺畅安逸,不致发生问题。

    前几年,我去欧洲旅游,一进伦敦市区,未见想象中英伦街道之美,反而触目皆是堆积如山的垃圾袋,排在家家户户的门前,原来那一阵,倒垃圾的闹罢工,硬是不把垃圾车出动。高贵的英伦仕女们变成最束手无策的一群。因此,格外使人想到,在这社会上,没有谁比谁更高一级,而只有谁能付出自己所会做的一份去使别人得到什么好处。能有这一份付出,而得到别人欢迎的人,就是受到接纳,肯定了他生存的价值的人。

    我们“蜘踌闹市”的原因,就是在寻找这份肯定。因此所谓的人世,它基本的动机,其实是在要求“付出”。当他有收获的时候,所得到的无论是钱或是名,都是一种被肯定的象征。这就会使我们觉得快乐,觉得不白活,也觉得安全。

    所以,入世并不虚荣,也并不违背我们所向往的超然于世俗之外的那另一种完成。

    幽隐是另一种找到自己、面对自己的方式,单是在人群中得到肯定,往往并不能使我觉得满足。我们还时常需要机会面对自己,认识自己,并且有机会冷眼旁观,独立思考。事实也是如此,在人群中,我们往往不太有机会静下来思想,也不太有机会使自己继续地充实,未免有点担心自己会失去独特的价值,因而也失去了被人接纳与认可的条件。因此认真说来,要求隐居的基本动机也是在于对自己个人价值的要求肯定,要求稳固,为避免在人群中失去了有所贡献的能力,才希望“退而结网”。

    这两者,在基本出发点上并不矛盾,是不是?

    既然幽隐的内在动机并不完全是逃避,而很可能是“以退为进”的求取被别人肯定,也被自己肯定的方式,那就不是消极,而是积极的了。

    竹林七贤至今传名,他们也是在用隐循的方式来求取至少自己对自己的肯定。而她们的特立独行,也使世人用另一种心情接纳。因为他们代表了人们时或也会有的一种对遗世独立的神往。

    事实上,“遗世独立”也只要神往一下,就足能产生“清燥热,止烦渴”之效了。谁能真的“遗世独立”呢?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叫《寄给梦想》,内容就是写我自己去七星山外买地造屋去幽影,但最后却醒悟,自己根本不可能去那儿去住。大概这一境界也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而已吧?

    能满足这份循世之念的,大概还是旅行。我常觉得旅行就是在摆脱日常琐务的牵绊,就是最好的方法在找到自己,面对自己,而用“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之中”的心情,来回顾自己奔波其中的这世界。旅行是不消极的,但它有逃离的作用。这旅行,最好是一个人走,当实在不能一个人走的时候,也是至少是参加一个谈得来的团体,让大家一致同心地“逃离”现实一段时间。这是很好的一种治疗,也是很有效的一种“充实”。能有机会重新整理自己,辨认方向,了解人间世界。然后,你将发现,它会使你非常想要回到原先所厌倦的那个日常的、繁嚣的、机械的、平淡的或浮华的世界,去为别人做事,也接受无数的别人,直接间接,为你所做的服务。


    作者:罗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世与幽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jzgjsftx.html